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2008年12月,武鋼以南澳CXM公司報價的一折——975萬澳元,收購南澳CXM公司增發的15%股權,成為南澳CXM公司的第二大股東。除了這低價“撈”來的股權,武鋼還計劃投資1�8億澳元(約合1�27億美元)與南澳CXM公司合資組建合資公司,共同開採11個礦區20億噸的礦石資源,初期以5億噸計價,武鋼以每噸0�18澳元價格獲50%權益,這僅為原先開價的2�5折。

2009年1月,中國鋼鐵巨頭首鋼集團旗下子公司首長國際企業有限公司宣稱,以每股2�6澳元收購澳大利亞鐵礦石生產商MountGibson公司19�7%的股份。MountGibson公司年產鐵礦石300萬噸,中國鋼鐵在爭奪定價權上又前進了一步。

……

自次貸危機發生後,中國能源企業的海外併購遍地開花,尤其是澳大利亞的能源企業更是眾多企業爭奪的價值窪地。

“我與你,心連心,共住地球村。”當然,經濟危機也不會厚此薄彼,與全球能源共冷暖,中國能源企業一樣面臨著市場萎縮、股價下跌的困境,很多企業在“降,企業苦”的泥沼中掙扎。減產、降薪、裁員等成為它們齊刷刷的“避寒”動作。2008年9月29日,河北鋼鐵、首鋼、山東鋼鐵、安陽鋼鐵四大鋼廠宣佈10月減產20%;鞍鋼從11月份開始降薪;11月以來,日照鋼鐵50歲以上員工全部被裁。

可見,不但澳大利益的能源企業在過苦日子,中國的能源企業也面臨著生死挑戰。但這場百年不遇的經濟危機也為能源企業播下了千載難逢的併購種子,一旦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如果單個企業海外併購可能會遭遇拋錨,那麼就抱團併購。一根筷子易折斷,十根筷子綁成捆,就很難再折斷。如果幾個、幾十個、上百個甚至成千上萬個企業捆在一起,原本細弱的資金鍊就會變得堅不可摧。一個由多個企業組成的“併購巨無霸”,必然能在競爭中佔有更多的優勢,也避免了單個企業傾囊而出的資金鍊緊張之苦。

東歐斯拉夫人有句諺語:“用腳走不通的路,用頭可以走得通。”中國的能源企業在立志做併購的同時,還要通曉併購之道,大家可以抱團向海外進軍,這會在中國企業的併購史冊上寫下別樣的精彩。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抄底”並非沒風險(1)

經濟危機如同神奇的魔法棒,把我們的種種瓶頸——價格瓶頸、技術瓶頸、渠道瓶頸、人才瓶頸等一一打碎。中國企業在經濟危機營造的抄底氛圍中,與世界上其他可以獨善其身者一起吹響了抄底的號角。但是,自從中國本土企業進軍海外市場以來,經典的海外抄底和併購案多固守“蛇吞象”的模式。這種模式的好處在於能迅速提升規模和國際知名度,但也會因單一的利益捆綁而折戟。所以,抄底不是一勞永逸的,更不是餡餅遍地的資本遊戲。抄底也有風險,如果沒有做好功課就下水,遊起來就會很困難,甚至有嗆水而亡的可能。

據《2009年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黃皮書中顯示,迄今為止,中國企業在海外併購領域額,在2008年前三季度大幅增加了101�9%。其中,資源領域的併購最為活躍,金額達到了389億美元,中國跨境併購也達到688億美元,重新整理了新的年度紀錄。但據《2009年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主編之一李向陽表示,在過去20年裡,全球大型企業兼併案中,真正取得預期效果的比例不到50%,而中國更甚,有67%的海外收購不成功。僅在次貸危機中,也不是所有的抄底者都是碩果累累:中投斥資30億美元認購百仕通集團9�3%的股份,截至2008年底,已有6�33億美元的浮虧記錄;2008年10月,中國平安釋出公告稱,投資富通浮虧157億元……一直算下去,李向陽對海外收購估計的損失是超過2000億元。

危機的實質就是風險,我們在看到遍地抄底機會的同時,也應該看到抄底背後隱藏的風險。抄底過程中的風險主要有:

其一,被收購資產可能是洋垃圾。

即使戴著洋帽子,海外資產也有可能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看著光鮮,其實早已是“扶不起的阿斗”。當企業收購後,才發現被購資產是塊雞肋,不但食之無味,而且還吞錢不吐骨頭。

雷曼破產,眾人一哄而上,分而食之,野村控股打敗對手有幸收購雷曼業務,很多人都認為野村控股搶到了蛋糕。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野村控股越來越感覺他們抄到了“天花板”。由於收購雷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