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了想,又與許貫忠商議了幾句,已然有了計較,當即命人傳來諸將,內中董平是李應認識的,少不得又是一些虛文禮數。
高強見諸將到齊,又將當前敵情說了一遍,繼而道:“列位將軍,據這位李大官人所言,梁山此番雖然來勢兇猛,怎奈祝家莊易守難攻,盡也抵敵的住,短期內不致有失。既然如此,本官便有了個新的韜略,想要趁此機會,在此地給梁山草寇來一個重大打擊!”
呼延灼等將聽說高強另有打算,好似陣仗不小,他們這些悍將哪裡把草寇放在眼裡?且都是一年多來與高強混得爛熟,聞言個個踴躍。
卻聽高強道:“自來這梁山泊中為盜匪淵藪,官兵難以進取,何也?只因八百里水泊,賊人深藏其中,官兵士馬雖勁,也無用武之地。今番賊人自蹈死地,大隊頓兵於祝家莊前不得寸進,而我大軍四合,正是兵家大忌,取死之道也!”
他說的慷慨激昂,董平卻有點跟不上趟,偷偷問了旁邊的一員副將,才知道高強大舉動員,七天之內,官軍集結到東平府獨龍崗附近的至少也有兩萬人,登時眼睛一亮。要知道梁山雖然以“天書”的兵法練兵,卻沒有經過大的陣仗,在董平心目中,其戰鬥力還是與草寇一般無二,這兩萬官軍足可打敗三倍的草寇了。“高衙內擺下這麼大的陣仗,所謀不小,怪不得他不把眼前這點功勞放在眼裡了。”
自以為猜到了高強的心機,董平便聽高強續道:“如今賊人自恃兵馬眾多,又不知官兵大軍到此,一旦猛攻祝家莊不下,必然要從山寨調兵。等到賊兵盡出,我以輕騎斷其後路,大軍四面圍攻,便可一舉剿滅這股賊寇,掃清八百里賊氛!”說著將手一揮,作躊躇滿志狀。
眾將卻也湊趣,一起叫好,只因這段話說的確實是兵法,如果按照之前董平的提議,三千騎兵打一萬,出其不意下,大勝是可以,但是官兵長途奔襲,人數又只有對方的三分之一,要想取得多大的戰果就很難說了,弄不好打成擊潰戰,這些賊人可都是土生土長的,腳底抹油起來說不準連騎兵都追不上,結果弄到最後,只是解了祝家莊之圍,芝麻綠豆的一點小小功勞,誰看的上?
倘若利用祝家莊,將賊人大隊都從山寨中引出來,趁他們全力攻打祝家莊的時候,官兵大隊趕到佈置好包圍圈,再用輕騎抄了賊人後路,四面包圍之下,大有可能殺的賊人全軍覆沒,那時節就真的是大功一件了。至於這樣打法,祝家莊要吃多大的苦頭,死多少老百姓,這些將軍們哪裡放在心上?說到底,這些將軍們能幾百裡趕過來幫你祝家莊殺賊,就已經是你家祖墳冒青煙了,倘若沒有官軍救援,祝家莊怕不要被梁山賊燒成一片白地?
軍人的心理,要升官發財,最好的辦法就是打仗立功,而且仗越大越好,功越巨越好,多死幾個老百姓算什麼?反正算功勞時看的是斬首多少,不看救了多少百姓的!
當下眾將並無異議,全軍按照高強的命令,人銜枚,馬摘鈴,藉著黎明前的一點夜色,悄悄地離開大路,潛進李家莊躲藏起來,一面派出探子打聽祝家莊戰況,一面催促後面的援軍大隊上來匯合。
只是並沒有人注意到,李家莊派出的探子中,有幾人偷偷地向著梁山大營而去了。
第九卷 梁山下篇 第三四章 藏兵
李家莊雖然不像祝家莊那樣規模,裡外也有幾千戶人家,高強近三千馬軍散了在裡面,李應招呼著鄉里鄉親的一起動手,安排大軍分散居住,忙了個不亦樂乎,好歹算能應付。
等到大軍盡數安排妥當,又張羅飯食馬料等等,仗著家底殷實,李應強忍著心頭肉痛一一對付——倘若只是步兵還罷了,三千匹馬佔地既廣,又要吃精料,李家莊平時喂牲口的那點豆子全都用上了還嫌不夠。好在高強和李應關係不比一般,嚴令各級將官使臣必須要和部隊駐紮在一起,負責約束部下不許擾亂地方,加上呼延灼平素治軍也算嚴謹,這一通雖然忙碌,也沒出什麼亂子。饒是如此,等到李應回到自己家中再見到高強時,也已經是後晌午時分了。
這當兒,高強等人都已經洗漱乾淨,精神復振,一面享受著李應家人送上的茶水,一面相互談笑。高強捧著手裡一杯團茶,一手撐著自己的腰背,向呼延灼笑道:“呼延統制,這馬軍果然不是尋常人能練的,本府騎了這兩天馬,險些累得腰也斷了。”
這話是在誇獎呼延灼了,他當然要謙遜一番,少不得又回贈高強兩句“英雄出少年”之類的場面話,俄爾話鋒一轉,又說起兵事來:“知府相公,料不到這祝家莊全憑本地莊丁,收拾的偌大陣勢,梁山賊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