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第九章 收購IBM PC業務;一個人的遊說(2)

2005年2月,在新加坡舉辦的一個商業論壇上,楊元慶表示,完成對IBM的PC部門的收購後,新公司將充分利用聯想在發展中市場開展業務的經驗在中國和印度等市場擴張,同時新公司還將繼續鞏固IBM在世界其他市場已經獲得的市場地位。完成對IBM PC業務的整合後,新聯想將成為僅次於戴爾和惠普的全球第三大PC廠商,年銷售額達到120億美元,在全球PC市場佔據8%的市場份額。除此之外,聯想還獲得IBM的研發團隊、PC生產能力、相關專利以及全球客戶和銷售網路,進而取得對IBM品牌的使用權。楊元慶說:“如果我們完成了這些目標,新聯想將成為全球PC產業中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收購IBM PC部門將幫助我們提前10到20年的時間完成向海外擴張的計劃,節省開支20億美元以上。”

光環後的風險

在耀眼的光環背後無疑還存在著風險。1+1能否大於2?關鍵在於聯想能否利用IBM的全球PC業務成功拓展海外市場。收購交易完成後,聯想集團能否維持IBM在國際市場的客戶和業務並使其得到儘快的增長,還是個未知數。聯想集團目前僅有3%的收入來自於海外市場,管理層缺乏海外市場的運作經驗。聯想集團藉助IBM的品牌在國外客戶中建立信譽,還需要一定的時間。IBM個人電腦業務持續虧損達10年之久,這樣一家在全球享有盛譽的PC製造商,也對於個人電腦製造業務的虧損無可奈何,缺乏國際市場運作經驗的聯想集團能扭轉局面嗎?不可置疑的是,近幾年業績增長狀況欠佳的聯想集團,一定會受到併購的進一步拖累。在為收購交易支付億美元的代價後,聯想集團還接過了IBM的PC部門5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而聯想集團的淨現金僅有30億港元左右。

PC業界領頭羊戴爾公司的主席邁克爾·戴爾的看法,代表了業界對聯想收購的一般觀點。邁克爾·戴爾對聯想收購IBM公司PC部門的交易並不看好。邁克爾·戴爾在甲骨文公司的OpenWorld大會上說,聯想併購IBM可能逃不出業界其他合併案的命運,那就是整合失敗。戴爾表示他不十分贊成收購其他廠商並進行整合,戴爾公司對收購IBM公司的PC業務部門沒有興趣,戴爾公司只進行過幾次收購,而且收購物件都是相對較小的公司。戴爾認為一家一家的有組織的客戶增長才是更可持續和健康的增長方式,言外之意,聯想集團是在躍進。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及中國區併購部總管孟亮認為,收購交易落實後,聯想集團雖然將可成為全球第3大PC供貨商,但相信此地位難以維持,最終受惠者將為戴爾。因為中國企業進行海外併購,要面臨著管理方面的挑戰、財務方面的挑戰和監管方面的挑戰,聯想是否有能力迎接這些挑戰,還要拭目以待。此次併購案的投資銀行高盛似乎也在猶疑之中,一方面承認聯想併購IBM個人電腦業務意義非同小可,因為一旦併購成功,聯想將一舉成為世界500強企業,等於創造了奇蹟,但是也做好了併購失敗的準備,一旦併購失敗,聯想與高盛的併購將會終止,關於併購所產生的顧問費,也將無法正常結算。

2004年12月10日下午,楊元慶作客新浪總裁線上時對戴爾的說法做出了公開回應。他說:“我想告訴他的是,戴爾公司的成功,一方面是他的業務模式和高效運作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有當時的一些大公司,像康柏、IBM沒有重視他們的因素,悄悄地就發展起來了。”楊元慶告誡戴爾說,“我希望他不要犯同樣的錯誤,不要犯他的同行們所犯的同樣的錯誤,今天的新聯想是一個效率和他同樣優秀的企業。我們在品牌方面將會繼續保持著IBM的全球品牌、高價值品牌、高形象品牌的定位,用我們的技術創新能力,用我們的高品質產品。”楊元慶表示,全球PC產業格局的調整是必然,現在在全球前十位的廠商裡面,賺錢的只有兩三家企業,那些不賺錢的,不可能長期在那兒堅持,所以只要合併以後,能夠繼續做一家健康的,甚至賺更多錢的企業,那聯想就一定有機會做得更大。

實際上對於併購可能存在的風險,柳傳志和楊元慶都有思想準備。柳傳志承認併購後會有三方面的風險:一是IBM原來的消費者有可能不再購買聯想產品;二是在股東發生更換的過程中員工有可能流失;三雙方在磨合過程中可能也會產生摩擦。

而柳傳志最為擔心的是管理的磨合,他說:“評價新聯想成敗的真正標準不是業績,而是最高層有沒有裂痕:高層如果有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