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晡迨��輟�
很多人現在形成刻板印象,誤以為晚清時中國缺乏頂尖的技術人才,這是不瞭解真實歷史,被“階級鬥爭”的歷史教科書洗腦了。其實中國人並不笨,學習西方技術也很快,在三十年“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中,中國培養了大批本土的技術人才。徐建寅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之一。
徐建寅,字仲虎,現代兵工學家,江蘇無錫人。其父徐壽為中國近代化學先驅。他自幼受其父影響,熱愛自然科學。 ;17歲那一年,徐建寅就隨父徐壽一同到當時洋務派的首領曾國藩創辦的安慶軍械所供職。當時,徐壽與華蘅芳正籌劃試造一艘用蒸汽機作動力的輪船。為此事,他們“日夜凝思。苦無法程”,徐建寅“累出奇思以佐之”。在徐建寅的協助下,由中國人自己設計製造的 第 166 章 的邀請,到天津機器局主持硫酸(時稱鏹水)的研造,經過籌劃,徐建寅採用鉛室制酸法,不久便研造硫酸成功,為天津機器局解決了所用之鏹水依賴進口的問題。
1875年,應山東巡撫丁寶楨聘請在濟南籌辦山東機器局,被委任為總辦,該廠創辦中未用外國人,從選址到規劃設計、施工安裝,皆傾心為之,徐建寅“胸有成竹,親標規尺,一人足抵洋匠數人”,1876年,山東機器局建成投產。
1879年6月,徐建寅奉調北上,以駐德國二等參贊名義出使德、英、法等國進行技術考察,寫成《歐遊雜錄》2卷,為中國最早派出國外考察的工程技術人員之一。
在歐洲幾國考察期間,徐建寅將其所見所聞,編著成《歐遊雜錄》一書,介紹了歐洲造船、機械、槍炮、火藥、熔鐵、鑄鋼、採煤、開礦、電器、印刷、水泥等幾十個門類和行業,涉及到裝置、工藝、機器安裝、船塢建造等方面的就有200項,還有關於金屬加工方面的60多項,這些內容對中國近代工業的發展和創辦,都非常有用。
1886年,徐建寅應李鴻章之邀,在會辦金陵機器局時,採用西法制成新式後膛招槍和鑄鋼,又獲得成功。
1890年,徐建寅應湖廣總督張之洞的邀請,會辦湖北鐵路局。是時,張之洞正興辦漢陽鐵廠和槍炮廠,急需大量用煤。為減少從外國購買,他於大冶附近“勘得真煤層”一處,經試開,質量極佳,“與英國之上等煤足堪匹敵”,並且也足夠這兩個廠使用。其質量“與外來無異”,而價錢卻便宜了數倍。由於能自制鏹水,為天津機器局之後的大規模發展、無煙火藥的研製,開創了有利條件。
無煙火藥是法國發明的。1884年法國化學家、工程師維埃利將硝化纖維溶解在乙醚和乙醇裡,在其中加入適量的穩定劑,成為膠狀物,透過壓成片狀、切條、乾燥硬化,製成了世界上第一種無煙火藥。無煙火藥燃燒後沒有殘渣,不發生煙霧或只發生少量煙霧。使用無煙火藥可認增加彈丸的射程,提高彈道平直性和射擊精度。無煙火藥的誕生為彈藥的開發鋪平了道路。1890年,歐洲國家的軍用步槍彈基本上從大口徑黑火藥槍彈演變為較小口徑無煙火藥槍彈。馬克沁重機槍也是因為使用了無煙火藥才具有實用的價值。
但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法國人戰敗,就對中國封鎖了無煙火藥的製造方法。中國機槍營購置和研發的三四百挺機槍,都需要從外國高價購進子彈,即此一項每年就要花費數百萬銀元,而且還因為長途轉運,有時延誤了作戰時機。宋驍飛向國防工業部下達了無煙火藥的研發任務後,徐建寅主動挑起研製無煙藥的重擔。
徐建寅先為解決用酸問題,他們積多年對化學的研究,尤其徐壽在這方面的造詣,首先在江南製造局藥水廠化學房裡開始試製,不久便在龍華火藥廠研造成功。與此同時,他們父子還研製出了鏹水藥棉及汞爆藥等,為中國製造火藥的技術開創了新局面。
為儘快研造出合格的無煙藥,徐建寅“日手杵臼,親自研煉”,經過多次試驗,終於研造成功,但在1901年,他親自到拌藥房合藥拌料,正準備開工生產時,不料機炸藥轟,與在場的其他15名員工同時罹難。
1870至1880年十年間,為適應造船、製造機械、火藥的需要,徐建寅還先後與傅蘭雅等國外專家合作翻譯出版了《運規約指》(幾何學)、《器象顯真》(機械製圖)、《汽機必以》(蒸汽機制造)以及有關建築工程、製造機器常用的工具書《藝器記珠》等10多種,另外,有關科學技術方面的譯著,還有《造鐵全法》、《造石灰法》、《測地捷法》、《聲學》、《電學》、《談天》等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