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對此新鮮玩意兒並不是太有信心,只是不敢違抗楊都督之命的農民在到了收穫季節,看到那滿田滿壟的番薯和玉米後,他們的態度就徹底變了。若只是種小麥或水稻等傳統作物,他們是根本不可能有如此巨大收穫,最多隻能讓一家人勉強吃飽而已。可現在,這些作物不但能讓全家吃得飽飽的,而且還能在集市裡出售一部分換取銀錢,這對農民的吸引力可就太大了。
於是短短几年時間裡,這兩大作物就得以迅速鋪開,不單北方,就是南方也流行種植起來。而後不久,番薯的另一大特性也被農民所發掘,它居然不佔最肥沃的土地,而且在照料上也沒有稻麥那麼講究,這就更讓農民對此趨之若鶩了。
而直到幾十年後,當那驚人的小冰川期徹底降臨時,天下人才知道這兩件作物是有多麼的可貴。
倘若沒有這兩件足可抗嚴寒的農作物,只怕天下將無數百姓因飢寒而亡。但現在,雖然農田裡的產出依然減少了許多,但至少靠著番薯和玉米,大家卻是可以維持生計了。
這兩件作物的提早散播起到的作用還不止於此,更關鍵的,是阻止了一場本來應該存在的天下大亂。
中原百姓一向安於現狀,除非實在過不下去了,他們才會為了生存而起兵造反。可現在,因為尚可混個溫飽,而且官府的稅收也還算穩定,百姓自然不會提了腦袋去冒險作亂了。
雖然隨著土地兼併的不斷嚴重,依然有不少人被逼上了造反的道路,但響應他們的,卻只是極少部分走投無路的百姓而已。
而且,他們一旦起兵,所遇到的平叛大軍也再不是歷史上那些戰鬥力低下的官兵了。因為隨著後膛槍炮的不斷完善與推廣,大明各地衛所官兵已大量裝配這些先進的兵器。
當那些拿著叉耙鋤頭,最多扛幾把長槍大刀的亂軍襲擊某處縣城時,迎接他們的,往往是隆隆作響的火炮和火槍,雙方几乎都沒怎麼近身,反軍已死傷無數。
如此情況不過出現了幾次,那些反軍便徹底崩潰。既然造反真的連半點成功的可能也沒有,那就只有放棄這條走不通的道路了。
而且這時候,無地可種的流民也不是完全沒有養活自己的出路——出海,便是朝廷和地方上計程車紳們給他們的一條不錯的路。
隨著萬曆的皇權不斷增長,他再要打破一些規矩便不再如以往般吃力了。比如海禁這一條,便在萬曆二十年時就被徹底廢除。
當他知道大海之外尚有無數可以征服的土地和人民,那兒能為大明提供數之不盡的財富後,生性貪婪的皇帝陛下便再忍耐不住了。
而江浙一帶的官僚階層雖然對此有所不滿,但在錦衣衛的威脅下,卻也只好從命支援天子的決定。於是,本來只有他們這些地方勢力才敢乾的走私之舉成了沿海各地每一個有野心的人的狂歡。
只兩年工夫,便有不小五十支船隊下海,前往完全陌生的海外尋找新的財源。
雖然大明的大航海腳步比之歐洲各國稍微慢了些,但靠著強大的國力作為支撐,再加上不斷進步的槍炮輔助下,出現在周圍一帶的西方各國便都面臨了滅頂之災。
或許這些所謂的冒險家,實際上的殖民者也是心狠手辣之輩,能靠著強大的武力將一個個小國徹底顛覆。但當他們遇到無論船隻還是兵力,又或者武器都遠勝自己的大明軍隊時,他們能做的也只有束手待斃而已了。
隨著不斷得以從海外得到大量的金銀,朝廷中反對開海的聲音不斷減少,最終徹底消失。而朝廷也開始把更多的重心移到了海事之上。
如此一來,兩個地方就被朝中有見識之人看在了眼中。一是本來屬於大明,之後卻被佛朗吉人用極低廉的價格租去的澳門,另一個便是倭國了。
沒有過多的爭論,天子一聲令下,大明的戰船就開到了澳門港口。在黑洞洞的火炮威脅之下,霸佔此地多年的葡萄牙人只能灰溜溜地逃回海中。他們的船隊早和大明交過手,死傷無數。此時即便再不滿,也是不敢違逆大明之意的。
至於倭國,本來因為其一直都和大明關係緊密,朝中還有聲音認為不該用武力征服。但在楊震和已經成為內閣成員的楊晨兄弟二人的極力堅持下,朝廷也終於做出了出兵攻討的決定。
而攻擊倭國的出兵藉口卻也頗叫人汗顏,居然拿出了前些年北京大火之事作為理由,再加上更早之前倭寇對大明東南沿海的騷擾。
對此,倭國中人自然很是不滿。奈何在強權面前,他們說得再有道理也無濟於事,最終結果,便是大明軍隊徹底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