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鐘後,他已經接近亮光邊緣,發現那亮光不是普通的日光,也不是淡灰色的天光,而是一種淡淡的白光。
白光來自空中,而懸在空中的,不是太陽,亦不是月亮或星星,而是一個巨大的蜂巢狀球體。
那球體的懸空高度至少在百米以上,所以並不給人以壓迫感。那些整齊排列的單個蜂房看起來相當規整,與大自然中蜜蜂築成的蜂巢有著明顯不同。當然,那不可能是蜂巢,而只是按照蜂巢的結構原理製造出來的一種人工建築物。
“人工?不不,不可能是人工,迄今為止人類的建築技能也不可能製造出如此獨特的空中樓閣。況且,它的體型一定是巨大無比的,要想把這麼大的建築物釋放到空中去,然後靜止不動,除非是使用航空航天類的高科技手段,但即使是如今科技最發達的美國,也未必能達到這種匪夷所思的技術程度。那建築物在百米之外,不可能從這裡登上去,除非有一道登天的天梯……”
林軒向上仰望,直到脖子酸了,才緩緩地低下頭休息。
以他的智慧,竟然無法解釋那蜂巢結構存在的動力、原因、用途、出處,這實在也是前所未有的。畢竟他的知識相當廣博,在閱讀了大量地球未知神秘事件資料之後,他對地球上五千年來發生的各種詭異事件都有所涉獵,雖然不能過目不忘,至少也記住了提綱挈領。
“可以肯定,它從來沒在任何資料上出現過。”他下了結論。
蜂巢結構處於一個直徑數百米的不規則圓井中,井筒呈喇叭口形狀,下小上大,沒有任何人工開鑿痕跡。
林軒用心觀察,井壁是粗糙山體,很多地方都能借力攀爬。如果井口能通向山外,那他就有信心由此處逃生。
蜂巢結構的背景是一片白茫茫的冷光世界,林軒手中沒有望遠鏡,所以視界的極限只有七百米左右。他極力向上望,感覺那冷光不像是自然光。正常的自然光來自於天幕,喜馬拉雅山脈區域內的天幕大多數時候是湛藍的,即便是飄雪的陰天,也應該是淺灰色而非白色。
林軒綜合考慮,確定不可能借助這裡逃生,也明白自己無法抵達那蜂巢結構,所以只能放棄,繼續尋找原先生一行人。
恰好,當他不經意間回頭時,看到極遙遠處有三條人影急匆匆地趕上來。
“是誰?難道又有人穿過了隧道進來?”林軒一驚,隨即躲進側面的暗處。
幾分鐘後,那三人走近,竟然是原先生、虎夢禪師和星三郎。
這一次,林軒又是吃驚又是困惑,因為在繩索上那一戰,三人已經正面交鋒,原先生、虎夢禪師合力重創了星三郎,徹底控制了局勢。可是,現在看他三人的模樣,竟然毫無芥蒂,並肩而來。
“又是蜂巢結構——這與我們在斷崖上看到的應該是同一個,它的存在究竟有什麼實際意義呢?”星三郎首先開口。
“指北針全都失效了,我們怎麼辨別方向,確保是沿著垂直於石壁九十度的方向前進?要知道,在龐大的地底結構裡,每錯一度,我們就要多走數百米甚至數公里。”虎夢禪師說。
指北針只能在地表起作用,一旦深入地下,在各種礦藏、磁力線、引力誤差的影響下,不失效也會發出混亂指示,讓探險者無所適從。
“我用的是‘五步丁字尺法’確定方向,每走五步,就會開始一輪測量,確保步步正確。現在是性命交關的時候,我絕對不敢馬虎。”星三郎回答,“到了這裡,再向前四倍距離,就能到達從前測算到的地球淺表層分岔口。”
“我終於知道它是什麼了——”一直沉默向上仰望的原先生突然開口。
第二百九十二章 絕地中的天啟
“是什麼?”虎夢禪師問。
“那是宇宙構成的最基本結構,要想保持最佳的穩定性,就必須選擇一個最科學的結構形式——或者說,不是選擇的結果,而是自然淘汰的進化結果,均勻六面體的蜂巢結構,能夠抵禦各方面來的壓力,始終保持均衡受力。它之所以能自由飄浮在空中,其原理應該是眾力平衡的結果,它化解了所有星體的吸引力、星球間的排斥力、宇宙震顫波的分解力……”原先生伸展雙臂,高高地向上舉起,做出擁抱那蜂巢結構的姿勢。
“可是,這裡是地球的最低處,它怎麼會在這裡?是……是‘天啟’?”星三郎皺著眉,極力思考後,迅速找到了另一個答案。
“沒錯,是天啟,隱藏在地球內部,給地球人留下通往光明之路的路標。”原先生回答。
林軒忽然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