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室韋,江邊小廣場上熱鬧極了,捲髮碧眼的村民三三兩兩走向江邊,讓人一時間直犯糊塗:我這是在哪呢?迎面走來的“外國人”會突然用地道的東北話跟我打招呼:“姑娘,哪兒來的?”
鄉長介紹說,在額爾古納河畔的室韋、恩和兩個鄉鎮集中居住著一千四百多位俄羅斯族人。他們是華俄第二、第三代混血後裔,會說漢語、俄語兩種語言,幾乎完全保留著對岸俄羅斯人的生活方式,能歌善舞,家家戶戶都會做最正宗的俄羅斯列巴(烤麵包)。
這次的聯歡活動據說是近百年來中俄兩岸共同舉行的頭一次。過去,兩岸居民天天隔江相望,卻從沒有這樣正式交流過。如今雖然仍不能隨意跨越國界,聯歡活動也只是隔著額爾古納河進行,但畢竟是一次破冰的行動,兩岸百姓熱情高漲。我到現場時,看見河兩岸早已架起大喇叭,聯歡會正一邊出一個節目交替進行著。好幾位扎著花頭巾的老奶奶很興奮,抓起話筒就衝著對岸用俄語大聲喊起來,聲音激動得發顫,藍眼睛噙著淚花。我問其中一位老奶奶剛才都跟對岸鄰居說什麼了,她又立馬換成了東北味兒的漢語:“我跟他們說:我的爸爸媽媽都在對岸,我想他們,我在中國和兒女小孫子生活,歡迎你們到中國來玩兒!”原來這位快八十歲的老太太童年和少年時代一直生活在對岸,直到嫁到室韋。她的中國血統的父親和俄羅斯血統的母親卻留在了那邊。後來兩岸的居民不能像從前那樣過河互訪了,所以可以想象老奶奶此時此刻的心情。
隨著聯歡會的氣氛越來越熱烈,歌聲此起彼伏,兩岸百姓唱起了同一首歌——《小路》。有趣的是對岸用俄語,這邊用漢語。唱著唱著,兩岸的人們都開始情不自禁地往河邊走,還不停地向對岸揮手。我知道村民們和我們這些好奇的遊客不同,我們向對岸揮手只是表示友好,而他們的身上卻流淌著部分俄羅斯血液,他們有親人在對岸。這也難怪他們為何時而歡樂,時而傷感。
我不禁想,這些不論長相、語言還是生活習慣都更接近於俄羅斯的中國邊境居民到底覺得自己更像中國人呢還是俄羅斯人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吸引著我。
王哥的採訪風格與秦姐大不相同,對於腳下的這片土地,他有著更多詩意的想象。夕陽西下,我們一起拍攝著映紅了天際與額爾古納河畔籬笆圍欄的晚霞。面對眼前的美景,王哥忍不住即興吟誦起來:“蛙聲四起、芳草如雲、夕陽暮色,天上還有一輪殘月,日月當空。身後還有一位女騎手,正在緩步下坡,騎士時代,中世紀的莊園貴族!”我回頭望去,果然有一位年輕的俄羅斯族少女騎著高頭大馬悠然地向我們走來。
第27節,
我開啟攝像機和少女聊天,她說挺嚮往俄羅斯那邊的,想去看看。王哥也興味盎然地開始了他的“記者提問”:“你覺得那邊和自己有什麼關係嗎?是不是有時候想起自己的身世,那麼一個遙遠的往事,心裡會感覺到一些淡淡的酸楚憂愁啊?”少女一臉茫然,很不好意思地對王哥說:“沒有,因為都好幾代了,沒想那麼多。”說完,她又誠懇地望了望王哥,好像擔心這個回答讓王哥失望了。
我接過話頭問她:“你現在還有親人在那邊嗎?”
“我也不知道,應該有吧。老人們可能知道。”
“如果知道那邊有的話,你想見到他們嗎?”
她靦腆地一笑,點了點頭。
“你覺得生活在這個地方,感覺自己更像中國人呢還是對面的俄羅斯人?”♂米♂花♂書♂庫♂ ;http://www。7mihua。com
“各佔一半吧,我爸爸是漢族人,媽媽是俄羅斯族。”
其實,大部分俄羅斯族人都很想知道江對岸的俄羅斯小村莊是什麼樣、房子裡是什麼樣。他們對從未去過的鄰國有著與生俱來的親緣感。
我就是在聯歡會上認識了可愛的混血少女韓雪的。聯歡會結束後,她和她的妹妹韓冰熱情地邀請我去她家做客。
在招待完遊客的杯盤狼藉的廚房,她們和父母邊幹活邊和我聊天。
“如果忙完這三個月的旅遊高峰期,不用再接待這麼多遊客了,那是不是該輪到你們出去旅遊了?那麼一家人最想去哪兒呀?”我問。
她們很肯定地說:“俄羅斯,莫斯科。”
韓雪媽媽說:“現在改革開放,政策好了,等忙完這一陣,準備回國看看。”
一陣靜默之後,韓雪糾正媽媽:“不是回國,是出國!”
“對對,”媽媽忙說,“是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