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能夠選擇的撤退路線,滿打滿算就只有三條。
要想將多爾袞堵在定邊城外,賀國忠能做的,就是憑藉手中一個火槍營的兵力,在這三條路上,擋住想要逃命的蒙古人。
一個營的火槍手,一分為三後,最終能守在其中一條路上的,就只剩一個火槍隊,一百多火槍手。
一百多火槍手,就是給他們配上後世的毛瑟步槍,也不可能在野戰戰場上擋住數千騎兵的衝鋒。所以,僅憑常規打法,賀國忠絕不可能憑藉一個營將蒙古人留在定邊城外。
這個時候,炮兵攜帶的大量中型和輕型迫擊炮開花彈,給了賀國忠一個非常大的靈感。
開花彈在戰場上的巨大威力和殺傷力,已經給眼前這些蒙古人帶去了太多的膽寒。
如果讓這些準備撤退的蒙古人知道,他們撤退的路上,已經被虎豹軍佈置了幾十上百門可以發射開花彈的迫擊炮,這些蒙古人還敢從這條路進行撤退嗎?
答案是肯定的,親身體驗過開花彈巨大威力的的蒙古人,絕對不想自己身體被炮彈炸得四分五裂,連一句完整的屍體都不能儲存下來。
但是,在迫擊炮有限的情況下,怎麼讓蒙古人感覺到,擋在他們面前的虎豹軍炮兵部隊,擁有數量龐大的迫擊炮呢?
賀國忠腦海馬上浮現出一個大膽而且非常原始的辦法。
透過簡易的投石器,一次性向行軍中的蒙古人,拋射幾十上百個開花彈。
在幾百人的齊心協力之下,十個投石器僅僅用了一個時辰就完成。
按照一個投石器可以一次性拋射五枚開花彈進行計算,十個投石器就相當於五十門迫擊炮…..再加上原有的十二門,賀國忠自信,一輪五六十枚的開花彈,絕對可以嚇退蒙古軍。
如此情況下,自己就可以在其中兩條地形較為險要的山路上,以投石器和迫擊炮為依託,僅僅佈置少量火槍手進行防守。
至於火槍營主力,則集結在最後一條最適合進攻的官道上,阻擋蒙古人。
在你賀國忠的注視下,僅僅用了小半個時辰,六千多蒙古人就完成集結,開始進行撤退。
也許是為了加快撤退速度,早點離開定邊縣城,六千多人的蒙古人,直接被多爾袞一分為三,從三條官道分別進行撤退。
至於多爾袞,則親自統帥一千鑲白旗,一千火槍手,不到一千人的蒙古騎兵,從賀國忠親自堅守的官道進行撤退。
剩餘三千多蒙古人,則一分為二,分別從兩條山路進行撤退。
距離戰場最近的一條山路上。一個排的火槍手,兩個排的迫擊炮炮手,正蹲在一道山樑上,靜靜等待蒙古人的帶來。
在這些虎豹軍將士面前,六門中型迫擊炮,五架投石機,已經全部架設完畢。
至於被賀國忠寄予厚望的開花彈,則一箱一箱的堆積在迫擊炮和投石機身邊。
隨著蒙古騎兵慢慢走上山路,剛剛還是策馬狂奔的他們,面對崎嶇的山路,不得不放緩馬速。如此情況下,一路排開的一千多蒙古人,也開始慢慢聚集在一起。
這個時候,走在最前面的蒙古人,已經逼近到距離虎豹軍炮兵陣地不到兩百步位置。
雖然他們已經進入六門中型迫擊炮的最佳射程,但是,炮手們並沒有開炮。
他們在等,等山路上的蒙古人走進投石器射程。只有這樣。守在山樑上的虎豹軍,才能給蒙古人造成一副自己擁有幾十門迫擊炮的錯覺……
一百五十步……一百二十步….一百步…..八十步……
山樑上的虎豹軍將士,已經可以清楚看到蒙古人面孔的時候。一聲暴喝,終於在陣地上響起。
“開炮…..”
聽到命令,五名迫擊炮炮手,迅速點燃從炮管尾部伸出的火繩。
操縱投石器的炮手,則用火摺子,直接點燃開花彈尾部用來引爆開花彈的火繩。而後,猛地拉動投石器臂杆,將裝在籃筐內的五枚開花彈給拋了出去。
同一時間,六聲略微沉悶的迫擊炮開炮聲,也在戰場響起。
瞬間,炮兵陣地的正上空,就出現三十一枚冒著白煙的開花彈。
在空中劃出一道道漂亮的弧線後,帶著呼嘯聲,向已經近在咫尺的蒙古人身上砸去。
對於開花彈劃過天空的尖銳呼嘯聲,這些損失慘重,士氣低落的蒙古人可謂是再熟悉不過的了。
所以,呼嘯聲剛剛傳到他們耳朵,這些蒙古人臉上就露出一副惶恐的表情。(未完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