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49章 把握命運

趙諶從老爹這裡,討來了發展紡織業的大權,他沒有半點得意,相反,趙諶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站在父親的角度上,別說皇帝這種特殊生物,哪怕是一般有成就的家族企業,也沒有這麼順滑交接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那是尋常操作,夫妻掰頭那也是稀鬆平常。

唯獨趙桓,他很乾脆告訴了趙諶,想要發展,就要面對後果,你有本事扛得住,就走下去,趙桓完全授權,沒有半點掣肘的意思。

能做到這個地步,著實讓人歎服。

可越是如此,趙諶肩上的擔子就越重,壓力就越大。

如果成功了,一切好說,甚至他都有膽氣,接掌這個天下……但是失敗了,那可就不堪設想了。

所以趙諶思前想後,他把虞允文要來,同時還有好幾位年輕的文臣學者,聚集到了他的麾下,其中就有朱熹。

趙諶跟著他們,反覆商議,半點不敢馬虎。

而在這幾個人當中,朱熹的地位很特殊……眾所周知,趙桓手底下有一大批筆桿子,第一代就是衍聖公和呂好問。

如今這兩位都作古了。

而第二代則是胡寅等人,他們也步入了政事堂。

虞允文算是第三代,不過他很快跟了趙諶,因此朱熹就是第三代的領軍人物……他年紀很輕,但是學問端得不錯,尤其是博覽群書,不管什麼事情,都能找出歷史依據,在趙桓的身邊,堪稱一本活的百科全書。

不管是不是認同朱熹,這位畢竟統治了思想界幾百年,後世之人,都不免受到他的影響,單純從這點來看,朱熹就是個天才。而且他的私德還是相當不錯的,至於後世流傳他乾的那些傷風敗俗的事情,都出自政敵的攻訐,是不能作準的。

當然了,光是弄出理學這麼個喪心病狂的玩意,朱熹就該千刀萬剮了。

不過當下的朱熹卻是在科學的大道上,一騎絕塵。

他整理先秦的著作,尤其是墨家的東西,又把沈括的《夢溪筆談》重新再版,結合官家的氣理主張,重新闡發,忙得不亦樂乎。

天賦是老天給的,至於往哪個方向努力,則是要看現實條件,一句話,時勢造英雄吧!

其實朱熹更願意在故紙堆裡徜徉,只是殿下相召,他不敢不來。

“殿下,要讓臣說,當下的要務不在作坊如何,絲綢多一些少一些,亂不了大宋的江山,真正要命的是糧食。”

趙諶微微頷首,他當然清楚這一點,這時候在旁邊的陸九思就道:“朱學士,這件事殿下早就有所準備,已經從各地採購糧食,甚至還派了船隻出海,總而言之,糧食是夠用的。”

朱熹臉上含笑,“糧食夠用,跟老百姓挨不捱餓沒什麼干係。”

陸九思一皺眉,“這,這是什麼話?糧食夠了,自然不會捱餓啊!”

朱熹笑容不減,搖頭道:“這些日子,官家讓我整理歷代的財稅,重新編撰貨殖列傳……說起來,還真有點心得體會。”

趙諶也知道這事,他很是關心,,忙問道:“朱學士,財稅是一國的根本,你有什麼高見?”

朱熹道:“殿下,談不上高見,只是最近的情形有些變化,還望殿下能夠細細思量。”

……

趙桓很早就關心財稅,畢竟這是穿越者的看家本事,多少穿越前輩,可都是理財聖手,一個個活財神,趙桓也不願意落後。

只是當趙桓真正開始從宏觀角度來看貨幣經濟的時候,趙桓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眾所周知,中原一直以來,都缺少貴金屬,別說金銀了,就算銅也不夠。

在漢唐之前,商品經濟還不是那麼發達,能夠勉強維持。

到了趙宋之後,情況就變了。

嚴重的錢荒逼得朝野上下,挖空心思,在李元昊作亂的時候,仁宗朝的諸君子們就弄出了鐵錢。

那一撥鐵錢造成了嚴重的物價上漲,民怨深重。

可是大宋朝上了邪路,哪裡下得來,最後更是弄出了交子這個恐怖的玩意。

沒有儲備金,又沒有發鈔節制,最後的結果不言而喻。

貨幣崩塌,信用蕩然,百姓怨聲載道,朝廷黨爭不斷……其實在金人南下之前,大宋朝就已經是一個搖搖欲墜的破房子了。

到了趙桓這裡,他是怎麼辦的?

首先,自然是成立銀行,儘量穩住貨幣,同時趙桓幹了最重要的一件事,他以常平倉來給紙幣背書。

也就是說,一貫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