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得失 第一章(1)

還沒開啟那封電子郵件,蘇小糖便預感到它的內容將會是什麼。電腦上的滑鼠箭頭在發件人一欄的“賀翔”兩個字上游戲般地繞來繞去,她琢磨著要不要開啟它。忽然想起影視劇中排爆專家拆除定時炸彈的情景,不禁笑了一下。她想那些面對炸彈的專家大概就是自己現在的這種心情吧。她覺得自己沒必要像他們那樣緊張,便隨意地哼起了一支歌,但她想不起這歌的名字了。叫什麼來著……叫什麼來著……哼著、想著,手裡的滑鼠隨著歌的節拍,渾然忘我地點了下去。炸彈響了——

我們還是做好朋友吧……

蘇小糖又笑了一下:自己猜對了!她對著顯示屏裡自己模糊的影像做了個“V”字形手勢,並且輕喊了一聲:“耶!”但是隨即,鼻腔裡一陣酸癢,一股熱辣辣的東西直衝眉心,眼淚就從眼角里流了出來。

蘇小糖與清凌市委書記田敬儒的第一次見面是在利華紙業有限公司原料場的火災現場。

接到這條新聞線索時,蘇小糖正在洗手間,她一手拿著手機,一手握著牙刷,滿嘴牙膏沫接電話的樣子有些滑稽。撂下手機,揪起毛巾,抹淨臉上的牙膏沫,胡亂地綁了個馬尾辮,抓起相機包,拎起衣服,蘇小糖迅速地衝向樓下。

因為職業習慣,蘇小糖總會提前把採訪要用的所有東西準備好,放在最順手的地方。這個習慣被她從北京帶到了清凌。

利華紙業發生火災,是蘇小糖接任《環境時報》駐清凌市記者站站長收到的第一條新聞線索,這已經是她來到清凌的第五天了。前四天,蘇小糖一直處在躁動之中,這既有初到清凌的陌生感,也有剛剛離開北京的失落感,更多的則是對那份理不清、道不明的身世之謎的惶惑。她希望迅速地投入到緊張的採訪中,用繁重的工作排解雜亂無章的思緒。

“嘎吱”一聲,一輛計程車停在了蘇小糖身邊。蘇小糖鑽進車裡,說:“利華紙業原料場!”

司機在後視鏡裡看了蘇小糖一眼,問:“姑娘你是記者吧?”

蘇小糖瞪大眼睛,驚訝地反問:“您怎麼知道?”

司機笑著說:“看你揹著相機就猜到了。這不剛送完倆記者,原料廠著火了,記者們都向那兒衝呢!記者們的鼻子可靈了,哪兒有事往哪兒跑!”

蘇小糖笑了。記者們常說自己長著鷹眼睛、狗鼻子、兔子耳朵、鴕鳥腿,意在表明自己對新聞事件的敏感性,以及行動的迅速。這種感覺頗像獵人捕捉獵物,始終保持一種“進攻”的態勢。蘇小糖暗自慶幸,這位司機還算嘴下留德,沒像香港等地把追蹤明星隱私的娛記與動物聯絡在一起,稱之為“狗仔隊”。

司機說:“利華現在好像封鎖現場了,聽說市領導全去了,到處都是警察!你知道嗎?”

“知不道啊!”蘇小糖又瞪起了眼睛,停頓了一下,補充一句,“那更值得去了。師傅,勞駕開快點您哪!”

司機加了加油門,問:“聽口音姑娘是北京人,‘知不道’又像唐山話,姑娘到底哪兒的人?”

蘇小糖樂了,心裡暗說這位司機更適合當記者,走一路,問一路,頗具記者“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勁頭,索性胡編亂造說:“我媽北京人,我爸唐山人!”

雖然是玩笑,蘇小糖心裡卻是一嘆,要是被老媽米嵐聽到自己這樣說,估計還得挨頓訓斥。離開北京的前一天晚上,母女兩人還沒有完全解除冷戰狀態。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得失 第一章(2)

離利華紙業的原料場還有一段距離,蘇小糖隔著車窗便看到了濃重的黑煙藉著風勢滾滾而上,焦煳的味道擠過車門、車窗的縫隙,徑直往她的鼻孔裡鑽。

通往利華紙業原料場的道路被幾輛警車從中隔斷,眾多警察全副武裝,嚴陣以待。蘇小糖一眼看到了扛著攝像機、揹著照相機的幾位同行站在路中間,他們正與一個官員模樣的男人在爭論著什麼。

司機無奈地拍拍方向盤說:“姑娘,沒辦法了,我只能送你到這兒了。你也瞧見了,根本不讓過去。記者都攔那兒了,就甭說我這臺計程車了!”

蘇小糖應了一聲,付完車錢,走下車,悄悄地繞到同行們身邊的一輛車旁,聽他們的談話。

官員模樣的男人大約四十多歲,中等個頭,身材略微有些肥胖,他苦口婆心地勸說記者們:“你們都是遠道而來的客人,今天我要一盡地主之誼,為你們接風洗塵,請大家快上這檯面包車。咱們統一乘車,統一行動。”

記者們七嘴八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