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柯蒂斯等名人的部落格中分享時,就會吸引更多的人閱讀、下載和傳播,從而使這些資訊變得更加流行。因此,冪律作用對個人喜好的影響會為群體行為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
正如前面所講的那樣,當置身於充滿不確定因素的環境中時,人們總是從群體其他成員那裡尋求線索或暗示。我們常常會假定其他人,如明星、富有者、學者、知名部落格等,在面對同樣的情況時要比我們擁有更多的知識和對策,因此便直接向他們尋求解決方案。但奇怪的是,當這種方式被成功應用的次數越多,則其失效時人們就越有可能拼命去追隨。
那麼,資訊瀑一旦發生,到底有沒有方法阻止它呢?
目前,我們對資訊傳播和資訊瀑的研究尚處於理論階段,主要依靠計算機對其進行模擬。理論模型顯示資訊瀑其實非常脆弱,在強大的反作用資訊面前很容易被擊潰。社會學家稱這種反作用力為“失驗”作用。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問題的關鍵在於人們(尤其是社會群體中的成員)會使用各種技術手段或社會屏障消除這種失驗作用。的確,當我們使用代理伺服器在網路中挑選感興趣的內容時,當我們訂閱新聞組或部落格精選時,或是當我們對社交圈子之外的聲音充耳不聞時,我們的做法無一不是在強化相同的東西。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永恆的資訊瀑(8)
更糟糕的是,否定性事實的出現只會更加強化群體的既有認識。在《當預言失靈》一書中,作者利昂·費斯廷格,亨利·瑞肯和斯坦利·斯坎特闡述了他們在1956年對於偶像崇拜行為的研究。此研究解釋了當末日教派領導人有關末日降臨的預言屢次失敗後,其成員為何會更加堅信不疑的原因。和我們的想象正相反,預言的反覆失敗並沒有導致群體成員的反駁和崇拜現象的降溫,反而使他們對整個集體加倍忠誠。這表明,即使面對令人信服的證據,真正的信仰者不但不為所動,反而會更加堅定。費斯廷格觀察到:
對於一個擁有信仰的人來說,要改變他是非常困難的。如果你不同意其觀點,他會轉身而去;拿事實或資料進行說服,他會質疑你的資料是否可靠;採用邏輯分析,他會對你的結論不屑一顧。他們對自己的信仰,不但毫不動搖,反而會比以前更加堅定。實際上,別人的勸阻只會激發他們以更大的熱誠去擁抱自己的信仰,去說服別人接受其觀點。
因此,資訊瀑一旦形成便很難加以制止,這是因為首先它們在不確定性的環境中形成,接著在社會認證過程中被強化,然後又受到了自我防護和鞏固行為的隔離。
保羅崇拜現象
2008年,網際網路上的黨派之爭可謂如火如荼,美國總統選舉的網路造勢活動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火爆。除了選舉機構透過網路大力宣傳候選人和競選綱領,籠絡新選民和進行籌資之外(巴拉克·奧巴馬透過小額網路捐獻籌資2�5億多美元),大量獨立的小型政治網站也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這些觀點各異的政治網站,如Huffington Post和Pajamas Media,都成功地分化了大眾,激發起他們巨大的熱情,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各派選民踴躍參與討論各種政治話題的景象。
在這些活動中,最能引發網路熱潮的事件當屬得克薩斯州眾議員羅恩·保羅的堂吉訶德式參選過程。這個原本在參選前毫無名頭的人物,幾乎一夜之間就成了網際網路上無處不在的現象,以至於一度成為某些人的反感物件。根據Technorati網站的資料統計,儘管在全美民意調查中其影響如曇花一現般短暫,但“羅恩·保羅”卻是整個大選過程中網上搜尋頻率最高的詞。有關他的新聞在Digg和Reddit網站多得令人難以置信,他的演講片段在YouTube影片網上的點選率超過100萬次,讓領先於他的競爭對手約翰·麥凱恩和魯迪·朱利安尼相形見絀。在競選活動的高峰時期,Meetup�網上出現了將近900個支援保羅的群體。
儘管沒有*黨的支援認可和經費,但保羅卻擁有一項金錢也買不到的優勢——來自反正統派和技術精英分子等小眾群體的熱情追隨。
對於保羅現象,美國《連線》雜誌的一篇報道是這樣描述的:
由於保羅的支持者大多都是資深的政治部落格讀者,因此網路中似乎到處都有他們的身影。許多政治網站的編輯都會收到讀者的來信,強烈要求增加對保羅的新聞報道。有些部落格剛一出現批評保羅的內容,馬上就會招致幾百條保羅支持者的憤怒回擊。最令非保羅派們受傷的是,羅恩·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