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曾國藩第一次見道光帝(1)

初見道光帝

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五月,大清帝國正處於內憂外患之中,鴉片戰爭一觸即發,國庫虧空,民不聊生,大清國的最高統治者道光皇帝,看在眼裡,急在心頭。

就在此時,在翰林院實習期滿的曾國藩,已是囊中羞澀,正在忐忑不安地等待道光帝最終的面試。他的同事、翰林院庶吉士陳啟邁、白殿壹、洪洋、劉向東,也是各懷心事。

翰林院主要負責編修國史,為皇帝講解經史,以及草擬有關典禮的檔案等。凡新科進士,中狀元、榜眼、探花後,當時就可以授給官職,其餘優秀之人則進入翰林院學習,名為庶吉士。曾國藩即為其中一員。

庶吉士雖非正式官員,卻能享受七品官員的待遇,待三年學習期滿後,經皇帝親自面試,各人的去向也就一朝明朗,或留京為官,或被派到地方上任職。

翰林院庶吉士是真正的天子門生,但就是這些天子門生,學業結束前不打點好關節,也不能如期引見(接受皇上面試,相當於畢業考試)。按照規定,沒有人帶你去見皇上,你就只能窩在會館裡乾耗時光。更讓人鬱悶的是,這期間不僅沒有分文俸祿,你還需自己掏腰包解決食宿問題,其苦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陳啟邁與洪洋的家境相對殷實,兩個人原本花錢就有些大手大腳,距離學業結束還有小半年的時間,就開始四處活動打點。今天請禮部堂官,明天請吏部郎中,連宮中一名在御膳房當差的太監,也懵懵懂懂地得過他倆的五十兩銀子:“一點小意思,不要嫌少啊!”

白殿壹和劉向東比不過陳、洪二位,但也在學業結束的頭一天,每人給恩師穆彰阿送了二百兩的禮金,求恩師跟禮、吏二部的人言語一聲,儘量把引見的日程往前排。穆彰阿也樂於做順水人情,笑呵呵地說:“你們放心吧!老夫心中有數。”

五個人當中,三十歲的曾國藩最沒錢。

一則他出身農家,至今尚未還清進京趕考時借的銀子。二來他平時木訥,不擅交際,百兩以上的銀子,錢莊和會館都不肯借給他。何況庶吉士借錢,原本就是錢莊的大忌。當值的京官借貸尚要考察償還能力,不拿俸祿的人借貸,又無大臣擔保,錢莊是斷斷不冒此險的。儘管十兩二十兩的不在此例,卻又辦不成任何事情。

四處活動的陳啟邁與洪洋很快便由內閣通知開具履歷,次日午時引見,引見大臣為翰林院掌院學士文慶、吏部左侍郎敬愛。

引見當天,內廷就傳出訊息,陳啟邁分發江西,洪洋分發廣西,都是遇缺即補的候補知縣。兩個人回來後都是垂頭喪氣,銀子沒少花,結果卻不理想,江西、廣西皆為窮省,靠做官發財一途先就打了折扣。一個月後,白殿壹與劉向東,也由吏部侍郎敬愛指引,入宮陛見。

引見後,白殿壹被外放到湖北做候補知縣遇缺即補,劉向東被指發湖南,也是候補知縣,省份較江西、廣西要好些。兩個人好一頓歡喜,接連請吃了三天花酒才打點行裝離京赴任。

沒過幾天,期滿該過班引見的庶吉士只剩曾國藩。曾國藩儘管每天照常去翰林院值班,但心裡卻盼著吏部的引見通知,可等來等去,就是不見通知的蹤跡。曾國藩心裡清楚,這是沒有送禮的結果。吏部不上報,皇上又日理萬機,如何能知道還有一名該引見的庶吉士沒有引見?吏部往後拖引見的日子,說穿了,就是乾耗庶吉士曾國藩的銀子。

曾國藩第一次見道光帝(2)

吏部輕輕一拖,六個月便悠悠地過去,曾國藩存在手裡吃飯的銀子已一文不剩。所幸會館的賬房總管沒有催債,否則就很難堪。

這時曾國藩最大的消遣便是讀史、寫字,背大清律例。他看書的習慣是一本書沒有看完,就不看其他書。每有心得體會便記錄下來,他在讀書筆記中寫道:“讀史可以參透世事興衰的因緣,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掌握為官處世的精髓。”幾天後,曾國藩收到劉向東的來信,信中說自己已拜會湖南撫院,近日會告假去湘鄉,代他看望家人云雲。

短短一封書信,看得曾國藩眼淚在眼眶打轉,滿嘴什麼滋味都有。

四月十六日,吏部通知引見的文書終於下到翰林院。引見的時間是次日午後,引見大臣是禮部右侍郎扭喧、吏部右侍郎嬴默綬。

看到吏部的檔案,曾國藩一改往日愁容,興沖沖回到會館,引得茶房都生了好奇之心,忍不住追問:“翰林公今天眉開眼笑,莫不是有了什麼大喜?”

“明日午後過班引見。”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