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福成為危機中“剩者”的價值
一直以來,我們認為的成功企業已經發生了本質變化。真正成功的企業不再是那些在順境下賺了大把金錢的企業,而應該是那些在經歷過一次次危機後,仍然屹立不倒並且大步前行的企業。如果以此來衡量,年輕的比亞迪或許是一個成功的企業。 早在1997年,比亞迪剛剛成立三年之時,就遭遇了亞洲金融風暴。由於受金融風暴影響,全球電池產品價格暴跌20%到40%,很多電池生產巨頭鉅額虧損。當時,比亞迪生產的電池60%出口,電池價格的暴跌,對比亞迪的發展形成了很大阻力。但是,比亞迪並沒有因為遭遇這場危機而倒下,而是憑藉低成本優勢,迅速搶佔了鎳鎘電池全球近40%的市場份額,而剛剛成立三年的比亞迪也迅速成長為一個年銷售近億元的中型企業。這一年比亞迪的增長高達90%。 就這樣,王傳福把危機變成了機會,比亞迪不僅熬過寒冬,而且開始迅猛發展。1998年,世界上最大的電動玩具製造商日本Nikko公司,將鉅額訂單轉至比亞迪。隨後,飛利浦、松下、摩托羅拉、愛立信、諾基亞等國際大公司都轉向比亞迪採購電池,比亞迪一躍成為三洋之後全球第二大電池供應商,佔據全球15%的市場份額。這一年是比亞迪成立的第八個年頭。 具有野心的王傳福當然不會滿足於這樣的業績。2002年,他曾公開宣稱:“三年之內我們將取代三洋,成為電池產業的全球老大。”為了完成這個目標,2002年7月,王傳福率領比亞迪在香港成功上市,股票發行價格為每股港元,為當時H股股票最高發行價,融資億港元。此時,比亞迪的員工規模也從剛創辦時的20餘人,增至2萬餘人。 到2003年,王傳福已經成為蜚聲世界的“電池大王”。業內曾流傳一種說法:世界上每三部手機中,就有一塊電池是王傳福造出來的。憑藉比亞迪股票在港股主機板市場的優秀表現,王傳福首次躋身《福布斯》中國大陸富豪榜,位列41名。同樣是這一年,王傳福當選美國《商業週刊》評選的“亞洲之星”,王傳福親自從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手裡接過了“亞洲之星”證書。 但是,這並不是王傳福故事的全部,也不是我們認為他有書寫必要的理由。當然,他憑藉成本優勢成為危機中“剩者”的表現也絕不是巴菲特看中他的主要原因。那麼,對於巴菲特以及靠廉價製造成為世界工廠的中國而言,王傳福的價值究竟在哪裡? 2008年,比亞洲金融危機更猛烈的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世界汽車業同其他產業一樣迅速陷入了危機之中。美國本土汽車三巨頭通用汽車、福特公司以及克萊斯勒公司相繼陷入危機。尤其是通用汽車,2008年通用虧損額高達309億美元,並且不得不在2009年6月1日,申請破產保護。2008年12月底,豐田汽車公司宣佈營業利潤將出現17億美元的虧損,這是豐田汽車71年以來的首次年度虧損。德國大眾汽車因為深陷財務危機,向德國政府提出了100億元的貸款,用來加強大眾在銷售方面的財務開支。菲亞特也於年底宣佈,已關閉義大利本土14家工廠。韓國五大汽車製造商——現代、起亞、GM大宇、雷諾三星和雙龍,受銷售下降影響,也透過停產、縮短工作日等方式實現減產。同樣,中國汽車業也在遭受著來自金融海嘯的襲擊。有資料顯示,2008年約有八成的汽車經銷商虧損。 2003年進入汽車業的比亞迪同樣遭受著金融危機的衝擊。但是,同1997年時出現的情形一樣,比亞迪卻異軍突起,成為了金融寒冬中的一匹黑馬。它的完美表現似乎使其再次擁有了把危機轉換成機會的魔力。 2008年9月,比亞迪主打車型F3的總銷量達到12455輛,10月銷量達到15343輛。其在10月份的銷售量甚至超過了捷達,成為當月單車銷售冠軍。2008年上半年年報顯示,汽車銷量同比增長約94%。2008年9月,比亞迪甚至創造了中國本土品牌第一的“神話”。這一年,比亞迪進入汽車行業僅僅5年。 更為不可思議的是,2008年9月29日,巴菲特宣佈投資比亞迪,斥資億美元購入比亞迪10%的股份。而讓人難以想象的是,此前世界股神巴菲特第一次向王傳福伸出橄欖枝時,卻遭到了王傳福的嚴詞拒絕。因為當時巴菲特想投資5億美元入股20%,王傳福擔心那樣會稀釋管理團隊的股權,而且審批流程複雜,國家不一定能批准,因而拒絕了巴菲特。以致股神不得不在接受美國CNBC電視臺採訪時,對美女記者抱怨說:“中國人很偉大,現在竟然有中國公司拒絕讓我入股。”雖然在投資比亞迪時,遭遇了最初的挫敗,可是,股神並沒有就此死心,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