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九十一章 金塘石化的掌門人

1993年1月1日,生產資料供銷體制改革的大幕正式拉開,第一次取消計劃控制、轉為市場調控的產品包括鋼材、水泥和平板玻璃。其中水泥和平板玻璃由於投資少、見效快,而且容易就地取材進行生產,在此前就已經有了市場化的雛形,在這一次的改革中不太受人關注。業內真正在意的,是鋼材市場的變化。

在中國,什麼事情要想真正保密是不可能的。早在國家計委正式釋出通知之前幾個月,社會上就已經在流傳有關的訊息了,有些訊息靈通人士甚至連什麼時候會開始改革就知道得一清二楚。如孫振江這樣的“倒爺”們如走馬燈一般地在各家大中型鋼鐵廠之間穿梭,預訂了大批的鋼材。還有一些省市的物資公司也未雨綢繆,做好了囤貨的準備。

經過前些年的幾輪改革,中國的國有企業也都有了經營意識,不再是那種不懂得市場行情的菜鳥了。對於放開供銷控制之後可能產生的市場格局,各家鋼鐵企業的老總們都有所認識,所以在國家計委宣佈放開之後的第一時間,各家鋼企不約而同地把鋼材出廠價格提高了50%以上。面對著洶湧而來的訂單,鋼材價格又繼續攀升,逐漸衝向王鴻生向秦海預言過的2500元每噸的大關。

生產資料改革畢竟只是生產領域的事情,別說尋常百姓,就連剛剛開始出現的幾家財經媒體都沒有把這條訊息放在自己的頭條上。元旦這一天。各家媒體財經版的頭條新聞是:

中國首座80萬噸乙烯建設工程在山南省金塘市破土動工!

這項總投資達到70億元人民幣的特大型工程的開工,給節日裡的金塘市又增添了無數的喜慶色彩。金塘市委、市政府提前幾個月就開始進行開工典禮的準備工作,街道重新鋪了柏油。人行道上的道磚也更換一新,無數戴著紅袖箍的管理人員對市容、消防、檢疫等等進行著反覆的檢查,整個城市可謂是鬧得雞飛狗跳,大家忙併快樂著。

對於官方這種擾民的行為,金塘百姓非常一致地給予了理解和支援,那個年代還沒有什麼環保組織、動保組織、人保組織,百姓們關心得最多的就是就業和收入。金塘市政府進行了大量的宣傳。聲稱這家名為“金塘石油化工廠”的企業投產後,能夠給當地帶來上萬個就業機會。還能帶來各種額外的好處。有了這樣的期待,誰還會去折騰什麼別的事情呢?

開工典禮都是大同小異,不外乎是讓各方領導先講一些廢話,然後再象徵性地到施工現場去鏟幾鍬土。以示奠基。在這樣一個大工程的奠基禮上,金塘市的領導就只有陪吃陪笑的權利了,前來參加儀式的有國家計委、石油總公司、山南省等各方領導,省部級幹部十好幾個,光是奧迪車就來了幾十輛,車頭上鋥亮的四環標誌亮瞎了無數圍觀群眾的雙眼。

按照秦海最初的設想,金塘石化是由大秦集團獨家投資進行建設的,但經過數十輪商議,最後的結果是由大秦集團出資60%。國家石油總公司、山南省和金塘市出資40%,進行合資建設。秦海對於這個結果並無異議,因為隨著方案論證的推進。他越來越發現,離開國家的支援,他是很難獨自把這個專案做起來的。

首先的困難,就是大型石化工程涉及到土地、原料供應、成品運輸等方面的協調,有了國家的參與,這些問題也就不成其為問題了。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就是山南省答應專門為金塘石化修一條鐵路支線,用於成品運輸。而石油總公司則答應同步建設一條輸油管道,用於為金塘石化提供原油。這些條件都是秦海原本打算花一些力氣去爭取的,但在引入這些投資方之後,人家便主動把這些條件提出來了。

如果說上述的困難還可以用金錢來解決的話,秦海面臨的另外一個困難就是花錢都解決不了的,這個困難就是人才的問題。一家大型石化企業需要大量的熟練工人以及有經驗的管理團隊,而秦海手上並不具備這樣的資源。他在金塘收購的那些化工企業可以提供出一些工人和管理者,但這種大型石化專案的掌門人,是需要歷經多年才能培養出來的,誰也不敢隨便找個愣頭青去擔當。

從賺錢的速度來說,秦海絕對是個“暴發戶”,像他這種缺乏根基的人,最大的障礙就是沒有一個龐大的班底,人才儲備遠遠跟不上事業發展的速度。他讓寧中英當集團的總經理,讓寧默、喻海濤等一批小年輕分管各個下屬公司,這都算是無奈之舉。儘管寧默等人成長的速度驚人,已經勉強能夠達到獨當一面的水平,但秦海知道,這是付出了無數學費的結果,其中走過的彎路、浪費掉的金錢著實讓人痛心。

具體到金塘石化這個特大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