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珠海公開課的現場問答整理) 問題2:在您的書中,您已經把“完善細節”作為增強民族素質,提高國家競爭力的有力武器,您認為方法論應該是什麼?或者說,該從何處下手?
答:我大致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培養全民的規則意識。我曾說,中國人雖然在很多方面有優勢,但在管理的角度上不具備優勢。就規則意識講,中國人經常想辦法鑽規則的空子,我們如果有德國人一半那麼“笨”,不折不扣地執行規則,我們會走得更好。
第二,力避精明。精明就是急於表現聰明,而人是應該需要高明一些的。高明即善於掩飾聰明。我強烈主張要嚴厲打擊“精明行為”。比如華為高層在收到一位研究生員工關於華為戰略而提出的一萬多字的“高明”建議的文章後,立即要求人力資源部把這位“精明”的員工辭退,這即是一種“打擊精明”。
第三,從規則入手。正如呼和浩特的《北方新報》實行的“三毫米規則”(就是每份報紙的兩篇文章之間,必須保證三毫米的距離),看似簡單,由此及彼,卻可以培養大家做事認真、規範、遵守規則的態度,由此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
第四,程式訓練。我認為企業管理統稱為規則,規則裡又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程式,另一部分是制度。程式是要求應該怎麼做才對,制度則是應對如果不對怎麼辦。如果用大量的檔案對員工解釋不對該怎麼辦,不如用更詳盡的文字告訴員工該如何正確的做才對。現在許多企業在管理中有大量的制度彙編,這是一個誤區。我們要把重心放在程式上,並對員工進行程式訓練。因為簡單不等於容易,再簡單的事也要訓練。而制度是不需要學習的,因為制度只是邊界,如果嚴格按程式執行就不會犯規、不會出界,即便出界了也不是你的問題,是程式的錯誤。
第五,調控心態。現在有人認為,整個社會大背景都是重大輕小、重整體而不重細節,你一個人把握細節,力求完美有什麼用呢?“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用老話說就是從我做起,能做到什麼程度暫且不論,每個人先注重自己身邊的細節,那整個社會的風氣就會改變。不求一切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第六,細節源於態度。細節的不到位,源於態度的不到位。我們很多細節做不到位,不是做不了,而是沒有去做。如禮貌問題,其實就是個態度問題。毛病是表現,態度才是根本,因此,細節源於態度。
第七,細節體現素質。對細節的認識也與專業素質有關。一次,有位賣羊絨衫的,他領我去市場轉了一圈,說我們這裡兩件衣服掛很久了,始終賣不出去。事實上,質量很好,也很好看。一件是大紅的,穿在身上一定很亮麗,特別是中年女性穿應該是非常好的,很有朝氣;另外一件是綠的,比較深的綠,年輕女孩穿也應該是非常漂亮的。但是衣服掛在那裡總是不怎麼協調,紅色的因為在前面,在強光照射下看起來很扎眼,紅得就像鮮血一樣,看上去感覺到一種壓力;而那件綠色的放在後面,給人的感覺有點黑墨色似的,怎麼看怎麼不舒服。於是,我就對他說把兩件衣服換個位置看看。結果就不一樣了。綠色的在前面,在強光下沒有問題;紅色的在後面,稍微暗一點,反而顯得更好看。過了一個禮拜,這個老闆給我打電話,他說:很怪啊,兩件羊絨衫換了一下掛放順序,人們覺得這兩件都很好看,都賣出去了。
問答錄:對話汪中求(2)
(根據《人民網》的訪談整理) 問題3:您談到了複製的問題,您說企業的複製要在成型且穩定發展條件下才能有效複製。那麼對現在市場上的好幾個城市,如廣州,上海等,一夜之間出現了很多家“武大郎燒餅店”。您對此有何看法呢?
答:目前還不瞭解你說的“武大郎燒餅店”,但企業的複製要遵從以下四點:
一是,只有善於經營的企業,才善於複製;
二是,複製時,必須要有標準;
三是,企業發展的速度與管理的能力要成正比;
四是,必須要有一支相對專業的幹部隊伍。
(根據《揚子晚報》的採訪整理) 問題4:您把眼光盯在細節上,“苛刻”地對待他人,對自己是不是也一樣“苛刻”,甚至“吹毛求疵”?我們很想知道生活、工作中的汪中求是否是“細節完人”?對照您的書來看,汪中求是否言行一致?
答:我自認為自己是“中智之人”,智商平平,但我的意志力和自控力卻有過人的一面。生活中我“睡得比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