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作家裡夫金等在所著的《熵:一種新的世界觀》一書中,將這一原理引入到了社會生活領域。由於書中的視角新穎且獨到,一時間引發熱議。
熱力學第二定律也稱作“孤立系統熵增原理”,可表述為:孤立系統的熵永不減少。換句話也就是說,孤立系統中的物質總是從有序向無序轉變,向著混亂度最大的趨勢變動。
如果將我們所處的地球看作是一個孤立系統,那麼物質總是向著混亂度增大的趨勢運動。因此,從這個角度說,我們所處的世界將會越來越趨向於無序。但事實上,世界的演進看起來是一種更加有序化的過程。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也越來越嚴密,呈現出一種整體上的有序狀態。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矛盾,那是因為我們所處的地球並非絕對意義上的孤立系統。我們與地球外空間有能量和物質的交換,未來甚至會有文明的交流,或許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這樣的文明交流,只是地球人不曾察覺而已。因此,將自然科學的原理在廣義層面上進行應用的時候,需要考慮適用的條件和範圍,不能片面化,更不能極端化。歷史上曾有過把“孤立系統熵增原理”應用於整個外太空,從而得到了宇宙行將死寂,人類社會必將停滯的悲觀論調,即著名的“宇宙熱寂說”。其實這正是錯誤地應用了科學原理的適用條件及範圍,從而片面地得到結論。
而對於有序或無序的狀態而言,其在宏觀與微觀層面上的表現也有所不同。從自然科學的角度看,某一個系統在宏觀上的無序與微觀方面的有序並不相悖。197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比利時物理化學家普里高金提出的“耗散結構理論”正是說明了微觀層面上無序的系統中也會發生向有序方向的轉變過程,也就是所謂的“自組織現象”。而從人類社會的宏觀意義上看,社會整體的有序與區域性的無序同樣也不衝突。社會整體的有序通常要建立在區域性無序的基礎上,特別是作為社會成員的個人,其思想與行為的發展是從有序走向無序的,是趨向於自由的。如果要求社會每個成員的步調都整體劃一,這種要求其實是反社會潮流的,只有在古代的威權社會下才有可能實現。而且,這種規整的有序結構在某些時候會導致更加不穩定的情形出現。因為整齊劃一的結構意味著組織力的同時,也意味著更大的破壞力。此外,我們能否由微觀上有序,就得出宏觀上一定更有序的結論嗎?不一定。有時候情況恰恰相反。宏觀的無序狀態產生不是源於微觀的無序,恰恰是源於微觀的過於有序。例如多米諾骨牌。倒掉一張牌,將會導致成千上萬張牌傾覆,這正是源於相互之間有序的排列。如果將骨牌在空間雜亂地分佈,那麼僅倒下一張牌,並不會導致整體坍塌的事件。導致那種無序結構的出現是極其容易的。而要將坍塌的骨牌恢復到原先的有序狀態,卻需要費時費力地精心加以碼放。這說明事物通常具有某種方向性,如果要反這種趨向而動,我們就需花費額外的代價。在看待和分析問題時,我們不能忽視熵理論的價值;當然,我們也不能過分強調和誇大熵理論的作用,從而陷入無所不包的“唯熵論”的藩籬中。熵理論只是讓我們多了一面認識世界的鏡子,提供了另外一種世界觀而已。
第三章 高能耗社會的未來(3)
總而言之,熵理論是有著廣泛的科學意義的,它首次把不可逆的概念應用到科學領域。我們知道,牛頓力學研究的是可逆過程。如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雖然方向相反,但大小相等。但熱力學則不同。自然科學的熵原理指出,孤立系統中,熱總是自發地從高溫物體傳到低溫物體,反之則不可;機械運動可以全部轉化為熱運動,反之則也不可,因為熱能不可能全部轉化為機械功;電能可以全部轉化為熱能,反過來同樣也不可。所以,我們從熱力學第二定律可以推斷出,無論是不消耗任何能源的機器,還是消耗一部分能源,但熱效率達到100%的機器,這些所謂的“永動機”都是不切實際的。儘管永動機被那些狂熱的“理論家”朝思暮想般地熱切尋求,殫精竭慮式地傾心設計,但實踐證明都只是空想,歷史上也從來沒有真正製造出來,況且也不可能製造出來,因為它違背了科學。
雖然製造永動機的種種熱望早就被無情地澆滅了,但令人詫異的是,現實社會中有關永動機研製的事例卻仍然層出不窮。遠的不說上百年前有關永動機的各種不切實際的雛形,許多尚未成型便已胎死腹中;近的如中國河南省的南街村集團就有過同樣的慘敗經歷。2000年伊始,南街村集團的“當家人”王宏斌董事長曾決策並投入2000萬元巨資研製永動機,並誇下海口說要全面替代石油。結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