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廈鰨�
這種在大局觀指導下的系統思維方式正是:登高以遠望,胸懷全域性;資訊需豐富,準確判斷;用發散思維,標新立異;計劃要周密,果斷決策;總攬大全域性,把握細節;舉重若輕,穩操勝券。
不過客觀地說,中國古代這種注重大局整體的觀念與思維方式,更偏重綜合而弱於分析,有些概念帶有一定的模糊性。由於這種說教往往是高屋建瓴,大而化之,有關細節說明不夠,所以常讓今人難以把握或操作;也由於它過分強調個人的悟性,所以往往給人一種玄虛的感覺,這也是我們需要向西方科學分析方法學習的方面。
戰略設計
1。也說“SWOT”分析
從大處著眼的成果必然是對組織的戰略設計。現在不少諮詢機構在談戰略時首先拿出一套嚇人的“SWOT”分析法,最後是煌煌萬言的分析報告和戰略設計報告。“SWOT”是四個英文單詞“Strength”(優勢)、“Weakness”(劣勢)、“Opportunity”(機會)、“Threat”(威脅)的縮寫。所謂SWOT分析,即態勢分析,其實就是對組織內外環境進行一番對比分析,將與研究物件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內部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等透過調查列舉出來,並依照矩陣形式排列,然後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而結論通常帶有一定的決策性。看完這個介紹,我們不能不說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武聖孫子在第一篇談的就是“SWOT”分析,而且比它的還要全面。不僅如此,我們的祖先在運用上也有著非常成功的範例。就拿歷史上有名的說客蘇秦來說吧(嚴格說,他應該是諮詢人員的祖師爺)。大家知道,蘇秦一上道,首先遊說的是秦王,也就是說找的一家大企業,結果卻大敗而歸。不是他找錯了物件,而是找錯了時機,他有點像今天的不少諮詢人員一樣,先拍了秦王的不少馬屁,從地理環境到秦國經濟優勢和軍事優勢,作了一個全面的“SWOT”分析,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就是:您該動手統一天下了。沒想到人家秦王比你諮詢人員明白得多:“寡人聞之,羽毛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順者,不可以煩大臣。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願以異日。”一句話,你說得都對,就是時機不成熟,結果把他很客氣地轟跑了。蘇秦自打受了這次活生生的實踐再教育,回去再發奮讀書,再次入道就成熟多了。他這次找的是一個小企業——北方的燕國,提出了弱弱聯合的方針,這一下旗開得勝。接著他又到趙國,曉之以厲害,由於分析到位,最終竟然“佩六國相印”,相當於現在的聯合國秘書長,實際權力比這還大。這對於我們今天不少收了人家諮詢費就到處作可行性分析,不管條件成熟與否,都一律勸人家做最大最強,做世界一流的諮詢師著實高明多了。翻開現在的許多論證報告,你會發現裡面除了教材裡的概念外,實在沒有多少乾貨。必須明白,企業家絕不比你傻!否則,你怎麼沒做到人家這麼成功?相比之下諸葛亮就成熟多了。他的《隆中對》可以說是一篇最早的中國式的完整的“SWOT”分析和戰略設計:“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你看諸葛亮對三方的內外環境、優劣勢分析得何等清楚準確,他等於未出茅廬就為劉備設計了一份非常科學的戰略規劃。
2。向毛澤東學習戰略思想
翻開毛澤東選集,我們可以處處學習到老人家戰略思考的方法。在井岡山斗爭最艱苦的時期,毛澤東透過對當時國民黨統治的全面分析,科學地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偉大論斷。在抗日戰爭剛剛爆發之際,不少人對抗戰前途或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