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雜菜燴餅吧。

有一陣子,我還好歌曲,因為民族的苦難太深重了,我們要呼喊。①漸漸地,他產生了離開北平的想法。他的房後有一個操場,每逢晚飯之後,他就踱到那裡去,一個人坐在雙槓上,看著四周灰色的圍牆和一塵不染的天空,感到絕望。走吧,但是到什麼地方去呢?他想起在中學時,教國文的那位孫念希老師講過濟南的泉柳之美。在大明湖,“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不用說了,杜甫《陪李北海宴歷下亭》留下的名句也著實誘人呢:“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去濟南,他當然不想做名士,但那裡確實以其泉柳之美,成為文人薈萃的一方勝地,有著許多珍貴的文化遺蹟。再說,那裡還有一種好吃的東西,叫小豆腐,也不知道味道怎樣……他陷入了幻想。不久,他就把幻想付諸行動:向校長提出辭職。

校長沒有挽留他。他家有恆產,沒有後顧之憂,不必依附他人。濟南雖然沒有去成(姑無論缺少路費,即使到了濟南,又投奔何方?),還是直起腰板,回家來了——帶著他省吃儉用買下的那一柳條箱書。

風景這廂好

在家閒住了一些時間後,有一天收到一封掛號信,是中學同學黃振宗、侯士珍寫的。信裡說:給他找到一個教書的位子,希望即刻赴保定。

兩天後孫犁到了保定,見到了黃、侯二位同學。又過了兩天,他就同侯、侯妻和新聘請的兩位女教師,來到了同口鎮。他和侯在這個鎮上的一所完全小學工作:侯是教務主任;他擔任六年級級任,教五年級國文、一年級自然。侯妻和另兩位女教師,在同口女子小學教書。

這時,是1936年的下半年。

同口鎮屬安新縣,位於白洋淀西南方岸邊,是一個大的村鎮。人到了同口,所見都是水鄉本色:家家有船,澱水清澈得發藍、發黑;村裡村外、房上地下,可以看到山堆海積般的大小葦垛;一進街裡,到處鴨子、蘆花亂飛……怪道人們有為贊曰:“湖水渺茫蘆花飛,物草豐美鯉魚肥”。論風景,還是這廂好!

的確,在北方,像這樣的自然條件,是非常少見的:人們在這裡,

靠著水生活,

千百年來,

誰不說這一帶是水鄉南國!

在這河北省的平原,

有這樣一個大水澱,

環繞著水澱有一條寬堤,春夏兩季有個西湖的顏面。

()

荷花澱的荷花,

看不到邊,

駕一隻小船駛到中間,便像入了桃源。

澱的四周,

長起蘆葦,

菱角的紅葉,

映著朝陽的光輝。

人們用各種方法捕魚——用竹條編成小悶籠,

用葦杆插成陷陣,

或是放著魚鷹。

……①

和在北平不一樣,孫犁在這裡工作得滿有興致。他的宿舍在臨街的樓上,不僅可以放眼遠遠近近的明麗景色,早、晚還可以嗅到從野外吹來的水腥氣味。這個時候,他常常想到一些作家——例如蕭洛霍夫——對農村生活的抒情描寫,引發起對鄉居生活的仰慕。他每天有五、六個小時的課,還要預備教材,批改作業,不要說接近群眾的機會不多,連出門散步的時間也很少。但是,他從自己住的樓上就可以看見那些早起晚歸的農民,從自己教的學生那裡就可以獲得對於他們生活的印象。所以,雖然他在這裡呆的時間並不長,他對這裡人民的生活情況,還是非常熟悉的。

據他當年的學生回憶,孫犁那時上課,除去教科書之外,還常選一些進步作品,做為補充教材。“五四”開紀念會的時候,他登臺講演,並編寫劇本,讓學生演出。對於這件事,他的特殊形式的紀事——《善閛紀年》裡有著這樣的記載!深夜突擊劇本,吃涼饅頭,熬小魚,甚香。”①有的學生,一直過了很久,還記得他上課的情景。在天津,這幾年也發現了兩個當年的學生:一個是六年級的劉學海,任水利局長,一個是五年級的陳繼樂,在軍隊任通訊處長。“劉學海還說,我那時教國文,不根據課本,是講一些革命的文藝作品。對於這些,我聽起來很新鮮,但都忘記了。”②孫犁是從這裡走上抗日征途的。當他十年之後風塵僕僕地再次回來的時候,當年沒有很多機會接觸的那些群眾,對他卻不陌生:

我在這裡教書時,那些窮苦的孩子們,那些衣衫破爛羞於見老師的孩子們,很多還在火線上。他們的父母,很久才認出是我,熱情真摯地和我訴說了這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