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管寧慚愧啊!我雖然讀聖賢書明事理,卻參不透這般簡單的道理。自以為獨立於濁世,自命清高,咳咳,真是無知,可比井底之蛙,是將軍的一席話敲醒了在下,管寧誠心誠意地向將軍請罪。”
劉展知道這是管寧聽說了他的一番話了,呵呵,刺激的不輕啊!
臉上微微一笑,心想這種高人大多自命不凡,用一般的大道理說服想都別想,根本就不起作用,什麼道理他不明白呢?所以,前段時間劉曄等人前去相請無功而返,碰了一鼻子灰。對於這種人無需多言,找準照門猛擊要害,一擊而下。
“先生,前一段時間,我說過的話是有些重,不過,也是實話實說而已。按理說,每一個人都有其處世的準則,別人不應該加以干涉。我等在此就事論事,僅僅討論一下,絕無它意。
先生的人品沒的說,近乎無暇。先生的人品可教化周邊的人,成為他們的楷模,這些人學了先生的為人,然後再影響他們周圍的人,可謂功業不小。
但是,這個過程又是及其漫長的,一個匪徒足以抵消先生的功業。譬如,十年後,住在先生左右的人深受教化,行為準則很符合禮儀,正當他們可以影響周邊的人時,山上來了一個匪徒將他們殺了,至此,先生的功業歸零。
再譬如,有一個年輕人從小頑劣,在鄉里壞事做盡,先是禍害了東家的媳婦,又糟蹋了西家的閨女,總之很壞。又一年,外族入侵橫掃邊陲,年輕人怒髮衝冠,率領一幫子年輕人奮起殺敵,終於將外族軍隊擊潰,保住了漢族千萬民眾的生命和財產。先生說說這個人如何評價,對左鄰右舍來說,這是個壞人,可是對於整個民族的千萬人來說,卻是個功臣。
仁,是相對的,有小仁、大仁之分;惡,也有小惡、大惡之分。所謂完人,幾乎難覓,可以忽略。大仁者少,大惡者少,多數人都是小仁小惡兼有。再論好人,一個人誰也不得罪,從來不侵害別人利益的人,大家都願意一直相處,因為他是好人。
這種好人大家都願意與之相處,這種人只是在人際交往上可圈可點,可與整個社會貢獻,沒有一點用處,若是將此人安排在某個位置,負責某項事物,可就害處大了。
比如,此人管理社會治安、法理,那麼,這個社會就越來越混亂了。這種“好人”所處的位置越高,對整個社會的害處越大。仁,甚至對壞人都仁愛,對觸犯法律都寬容,這個”仁“就走上他的反面。天下萬物皆為器,重在用。藥,可治病,用反了,反倒害了人的性命,所以,天下萬物皆在一個用字。
先生既然能夠看到天下要混亂了,來到幽州避難,說明是智者。可是,當今天下能看到這個前景的人,少之又少,老百姓不可能有這個本事,他們的命運可想而知,何其不幸啊。難道這些無知的老百姓,就應該遭受劫難,就沒有人願意出來拯救他們嗎?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我等拯救所有的百姓不可能,但至少我等努力了,能救多少是多少,當我等盡到自己的能力所及,拯救百姓,方可為君子所為,你說是吧?”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哇,慚愧啊,管寧拜服了,從此以後,管寧願供主公驅使萬死不辭。”
劉展趕忙起來扶起管寧,說道:“先生大才,正可為我大漢民族效力,也是漢民族的幸事。前段時間,大儒蔡邑先生來到幽州,欲開展教化民眾之事業。畢竟,蔡先生年時已高,先生可多操勞一些,可好?”
“謹遵主公吩咐,寧必盡力輔助蔡先生,還請主公放心。另外,主公,今後可直呼我之名即可,別再先生的稱呼了,真折煞吾也。”
“哈哈,一個稱呼而已。好吧,就聽從幼安的意思。”
“呵呵”二人執手而笑。
第七十二章瓊漿玉液
時光如梭,轉眼來到中平三年,即公元186年。這一年是劉展豐收的一年,自從去年造出瓊漿玉液之後,經過一番精心策劃,其後的結果不出所料,大漢的財富果然開始向幽州流淌。
先是大漢皇帝劉宏品嚐了瓊漿玉液,這酒清澈透明,入口窖香濃郁,綿甜甘冽,香味協調,尾淨餘長。喝到興致來了,直呼:真瓊漿玉液!此酒只應天上有,偶落人間降福澤,瓊漿玉液一朝飲,不知人間天上客。
想那大漢天子劉宏很是貪杯中之物,可每日喝得也就是一些黃湯而已,喝多了也會暈忽忽的,只是喝的時候那個馬尿味實在不咋樣。
天子劉宏坐在權利的最高峰,他最感到樂趣的也就是美酒和美女,現在算是知道了以前喝的那是神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