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天內被槍殺和炸死。所有的菲律賓人都被殺死,而美國軍隊只有少量的傷亡。”6摩洛大屠殺的訊息引起了美國人民的憤怒,加快了美國反帝國主義聯盟(American Anti…Imperialist League)的成立。該聯盟宣佈:“我們譴責屠殺菲律賓人的行為,這是一種不必要的恐怖行為。我們反對以西班牙人的方式擴大美國的主權。我們要求立即停止由西班牙人發動並由我們接手的反對自由的戰爭。”7
1906年,反帝國主義聯盟副主席馬克·吐溫在普林斯頓大學發表演講,強烈譴責摩洛大屠殺。8他還質疑戰爭的動機,因為他得出的結論是“我們前往菲律賓的目的是征服,而不是拯救”。馬克·吐溫對游擊戰的後果作出了預測性的警告:“我們陷入了困境,墜入了一場噩夢,每向前邁出一步,都會使解脫變得極為困難。”9
與此同時,在古巴,西奧多·羅斯福指揮的美國軍隊在幾場小規模的戰鬥後打敗了西班牙人。結果西班牙政府被迫於1898年12月10日同美國簽定《巴黎和約》,承認古巴的獨立,並把菲律賓以及太平洋和加勒比地區的其他西班牙殖民地讓給美國。美國由此成為一個新的帝國主義大國。3
儘管古巴按照美國和西班牙的和約被賦予了獨立,但是這從未成為現實,因為1901年美國參議院透過了關於古巴的《普拉特修正案》,“實際上使之變成了美國的衛星國,同時美國又在古巴南海岸的關塔那摩灣建立了海軍基地。”3
按照《普拉特修正案》,古巴不可以借入超過償還能力的債務;美國可以干預古巴的內政,因而侵犯了古巴的主權,“古巴被迫賦予美國隨時為了維護古巴的獨立而進行干預的特權……”3關塔那摩灣實際被割讓給美國人,直到雙方一致同意它的迴歸。3對古巴人民來說,《普拉特修正案》是奇恥大辱,因為美國的國內法律由此從外部強加給另一個主權國家。這為後來美國的立法機構設定了一個先例,《與臺灣關係法》的透過就是證明。該法使臺灣——中國的一個省份——成為美國事實上的保護國。
美西戰爭為美國踏上英國帝國主義的道路進行軍事征服掀開了新的歷史篇章。“作為這場戰爭的結果,美國獲得了它的第一塊殖民地,也誕生了它的第一個軍事參謀部。”10後來,帶領美國遠征軍入侵古巴的西奧多·羅斯福成為美國的總統,並且“宣揚一種英國式的美國帝國主義,為了自己的利益,透過軍事征服和殖民剝削來謀求霸權和榮耀”。11
西奧多·羅斯福是一位受教於哈佛大學的歷史學家,是美國最好戰的總統之一,稱讚戰爭是美國外交政策的一種工具。正如他所言:“我會說,我歡迎一場對外戰爭。對我來說,很難不期待同西班牙的戰爭,因為這會立即產生一支適當的海軍……從內心深處來講,我會歡迎任何戰爭。”12另一方面,1913年入主白宮的威爾遜總統倡導一種把美國式的*和資本主義傳播到全世界的外交政策。威爾遜總統“為干預主義外交政策奠定了思想基礎,論調具有人道主義和*色彩。就當代那些以輸出*來證明美帝國霸權正當性的意識形態學家來說,威爾遜仍然是他們的教父”。11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美帝國的誕生(3)
這就是沒有殖民地的帝國主義政策,它在菲律賓找到了用武之地。不幸的是,美國人強加給菲律賓的*化輸得一敗塗地。在實行半個多世紀的*制度後,菲律賓不僅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之一,而且仍然沒有真正的*。“美國在1946年設計的選舉機制提供了一種*偽裝,掩蓋了少數家族同美國投資者結盟——沉溺於收受佣金——和控制菲律賓土地、經濟和社會的事實”。13
這種輸出*的做法在古巴也未奏效,因為美國在《普拉特修正案》透過後對古巴進行了多次軍事幹涉。美國企業在古巴進行了大量的投資,而且美國政府通常都支援古巴的*者。*統治造成了政治的不穩定,而且古巴人民總是不歡迎*者。這種不歡迎導致了1933年的革命,使拉蒙·格勞·聖馬丁(Ramon Grau San Martin)成為臨時總統。格勞“採取了有利於工人階級的措施,同時又使當地的企業利益集團遠離美國”。12美國立即實施應對之策,發動了由巴蒂斯塔領導的軍事政變,推翻了格勞政府。古巴作為一個被保護國由美國非正式地統治著,選舉政治實質是“一種騙局”,並且重要的政治和經濟決策都由華盛頓作出。結果,巴蒂斯塔能夠於1952年發動第二次軍事政變。12
在經濟上,美國控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