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要保得聰明、保得有用,千萬要把投資本身和親友的人情分開看待,理性要走在感性前面,不要因為是朋友介紹或礙於人情,不好意思拒絕,就不顧自身的需求,買些不合適的保險商品,這樣做不僅傷財,還有可能在發生事故時出現拒絕理賠的情況。
所謂“保險”,就是“保了能分攤風險”,並不是保得越多越好。那買多少保險才算合適,這怎麼算呢?一個簡單的原則就是:一個家庭的總保費支出只能佔家庭總收入的1/8~1/10。假如你和先生的年收入有120萬元(臺幣),那麼你們家的保費總支出就要控制在萬~10萬元(臺幣)間。至於總保障,則是年收入的5~10倍左右,意外保障也要有10倍的水平。
大體而言,基本的保險保障要包括人身壽險、意外險、醫療險、癌症險及重大疾病險,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買一些為退休規劃的養老險、年金險,這樣在你退休之後,不靠兒女贍養也能過很優裕的老年生活。
每一個人可能都有在做保險業務員的親戚或朋友,所以誰都不能避免遇到“人情保”,如果自己真的有需求,基於協助親友的立場,向他(她)投保也無可厚非。也許,基於大家的交情,你的朋友會少賺一點,退還一些佣金給你也說不定,這樣反而可以省下一筆不小的開支。但是,如果你事先沒有做功課,朋友說買什麼你就買什麼,這樣你的投資風險就會相當大,還有可能血本無歸,就失去了保險的意義。
因此,評估是否購買某項保險商品之前,要做的5件事:
1。審視自己目前所擁有的保險,看看不足的保障及財務缺口有哪些。
2。當住院(住院有分疾病或意外)時,所需要的費用有哪些(含家庭開支)。
3。將以上費用估算好後再開出所需保險清單。
4。先找現在有來往的保險公司問問有無加保涵蓋,若無,可將清單mail給各家保險公司幫忙規劃,也可找你的親友業務員的所屬公司,看看能不能提供相關商品。
5。從中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保單。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臺灣人喜歡儲蓄,將保險當做儲蓄工具用,這也是在低利率時代各家保險公司只要推出比定存利率高一點點的儲蓄險商品,就引發市場搶購風潮的主因。但是,別忘了,“羊毛出在羊身上”,所以儲蓄險保費往往比一般壽險高出好幾倍。在經濟景氣時還有加薪機會,等保險期約滿了之後,就能有一筆為數不少的錢,可以作為旅遊、留學、甚至退休基金。但是,一旦你所在的公司撐不過這次金融風暴,倒閉、裁員,你成了失業一族,屆時保費繳不出來,只剩解約金,可能所剩無幾了。
二、勇敢拒絕“親友借錢”
做好“送錢”準備再“借錢”給親友
親姐妹(兄弟) 明算帳,對於親友借錢,一定要大膽say NO!
與親友關係好不好,不能用錢來衡量。在歐美國家,即使是親人之間,錢也算得很清楚,也沒見他們感情有多差,見面時還是摟摟抱抱的。對中國人來說,借錢要看交情,交情好的借,交情不好的,一個子兒也借不到。不過,借出錢的人最後往往會發現,錢是借出去了,友情、親情也跟著沒了。所以對於親友借錢,一定要大膽say NO!
以下兩種情況,你會選擇哪一個?
一是得流感。
二是借錢給親朋好友。
美國《錢》雜誌曾對800多位民眾做了調查,竟有高達66%的美國人認為,他們寧可選擇前者;而有80%的人相信,如果你想把友情搞砸,最好的方式就是借對方錢。
不信的話你可以試試看,將錢借給親朋好友,算算看她們會如期償還的機率有多大?
“小如,不好意思,最近我的信用卡到期了,你可不可以先借2萬塊(臺幣)週轉,都是好姐妹了,我會盡快還給你的。”
每個人借錢都會有充分的理由,比如小孩的奶粉、尿布沒了,信用卡還不起了,臨時急用,做生意缺了週轉金等等。
面臨樣樣漲、唯有薪水不漲的環境,錢不好賺,在借錢出去之前,一定要明察秋毫,有幾件事情要特別留意:
⊙向你提出借錢的人信用好不好:俗話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有人借錢成癮,但從來不還錢,除非你跟他(她)好到不行,借給他(她)的錢也不沒指望他(她)還,否則,就要早日遠離“吸錢鬼”,這樣才能保住自己的荷包。
⊙救急不救窮:除非你知道朋友的經濟情況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