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B:。漢堡包的漢堡。 博主:方曉然(留學生,本期作者)
獨自在德國留學,課業山一樣地等著我,論文、論文,無窮無盡的論文,我要哭了……不過想想在國內的同胞們在七月要忍受蒸籠般的熱浪,我算有點安慰感了。在德國呆得久了,我才知道雖然德國人骨子裡有著嚴謹的作風,但是卻有著很浪漫的農諺,在德國,每年的6月27日是“Siebenschlaefertag”,翻譯過來就是“七睡仙節”,這名字夠酷吧。
七睡仙節這一天引人關注,不單是節日,而且還有這一天的天氣。在德國大部分地區,如果這天下雨,那麼以後七個星期左右都會是陰雨綿綿的天氣;無雨的話,則接下來的天氣也就陽光多了。
連結C:。架勢堂。 博主:靜官(起點白金作者,代表作《獸血沸騰》)
七月是流汗的季節,我一向是這麼認為。每年的這個時候,我都要為自己一畝三分薄田忙得汗珠摔八瓣。家住鄉下,田更偏遠,而且四面環水,如同被孤立的島嶼。漁家唱晚是戲文裡才有的場面,真實情況是每年的這個時候,河水流量會急劇減少,我撐船去割了麥子,滿載而歸時往往會因為水泥船吃水較深,必須涉水推船。落得一身的臭汗淋漓!
。。
七月特別策劃(3)
我也曾夢想過“聞淚聲入林尋梨花白只得一行青苔”,我也曾夢想“小窗閒對一川煙雨”。現在我把這些夢想付諸文字,把自己留給那黃澄澄的麥子,和鐮刀。
連結D:。看朱成碧。 博主:天平(《飛·奇幻世界》編輯,本期作者)
一場大洪水在荊江大堤內留下了厚厚的淤泥。
七月放暑假了,我與表姐常在傍晚時分攜手嬉戲於江灘。光著腳丫踩下去,厚厚的淤泥表面被曬得溫熱,而深處卻還是沁膚入骨的清涼,泥土柔中帶韌,似乎在深深吸納,又似乎在微微排斥。
表姐將自己暗戀著的男同學的名字一步步踏在江灘上,如此明朗而龐大,因此不懼被任何人看見。也許只有從雲顛上才能看清——然而站在雲顛上的人,又怎麼會有心情來關注這豆蒄年華的少女心事?
今年七月即將到來,不知遠在日本的表姐,還會憶起那年七月,還有那個印在沙灘上的名字否?
連結E:。湘風湘水。 博主:劉建良(自由撰稿人,代表作《美女江山一鍋煮》)
在長沙,不是每個地方都像嶽麓山那麼幽涼,到處翻滾著的熱氣會從門縫、窗欞間擠進房間,與風扇葉片一起將空氣攪拌得更加沉悶。但我已習慣了在這種天氣,打著赤膊寫東西,心情平和安靜,沒有一絲的焦躁,讓我的文字舒服地流淌出來,給那些喜歡或者討厭我的讀者看,我只想製造簡單的快樂,沒有別的。
這個七月我打算去旅行,像之前無數次類似的打算一樣,或許我的計劃會再次擱淺於某次遲疑,但對遠行的想象,讓我覺得輕鬆。生活其實也可以像旅行一樣,辛苦而從容,疲憊但滿足。
三、麻雀版WIKI
一樓:在我國古代,農曆七月有很多別稱,這些別稱或指七月全月,或指七月中的某一段時間,大致有如下一些叫法:
孟秋、首秋、上秋、瓜秋、早秋、新秋、肇秋、蘭秋、蘭月、申月、巧月、瓜月、涼月、相月、文月、七夕月、三陰月、夷則、初商、?孟商、瓜時
二樓:日本受中國文化影響很大,因為在七月的時候,人們會作文供奉牛郎織女,所以叫作七月在日本被稱作“文月”(HUTUKI)。
在日本七月還有一些別稱,有的別稱與中國的相同:文月、七夕月、秋初月、涼月、七夜月、桐月、處暑相月、上秋、親月、女郎花月、否月、文披月、相月。
三樓:法國共和曆擁有世界上最美麗的月份、日期名稱,這套曆法是是於1793年10月24日雅各賓黨全國大會上確定的。對應著七月的月份是“獲月”,相當於公曆的6月19日到7月18日。
從獲月第一天開始,每天的名稱分別是:黑麥日、燕麥日、洋蔥日、婆婆納日、騾日、迷迭香日、黃瓜日、分蔥日、苦艾日、小鐮刀日、芫荽日、大薊日、丁香日、薰衣草日、岩羊日、菸草日、醋栗日、香豌豆日、櫻桃日、圍柵日、薄荷日、蒔蘿日、菜豆日、阿看草日、珍珠雞日、鼠尾草日、蒜日、巢菜日、小麥日、蘆笛日。
四樓:古羅馬使用的是儒略曆,七月原名Quintilis,後改Julius。古羅馬歷只有10個月,這是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