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可是在神宗皇帝僅存的五個皇子中,哪個是忠於向太后的人呢?

向太后心裡面早有數了,那就是端王趙佶。

端王趙佶是何許人也?他是神宗皇帝第十一兒子,生性*倜儻,*浪蕩,直白點說就是個花花公子。要說他一點優點沒有,那是嚴重違反*主義的,他的優點是書法繪畫非常棒,傳世作品可謂不少。但是做皇帝,不能光寫字畫畫好,還要有很強的治國安邦能力,就是說要懂政治,懂藝術只能是藝術家,懂政治才是國富民強的保證。而趙佶最欠缺的就是理政能力,這對一個天子來說無疑是一個致命的缺陷。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一章 涉世(3)

可是對於一個行將朽木的老太婆來講,哪還顧得這麼多,只要跟自己對撇子,感情好就行。

何況還有一幫趨炎附勢的大臣們在鼎力支援!

於是,一頂小轎,趁著夜色,把趙佶接到皇宮。

宋徽宗繼位了!

太學有個秦長腳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秦檜書讀得正來勁,卻發生了兩件意外的事件,給他原本坦蕩的人生增加了幾許坎坷。

一件是秦敏學因病去世。他一生官運不暢,始終在縣一級混,升遷無望,鬱悶異常,心力交瘁,積勞成疾,加之當時醫療條件太差,雖然中醫已經很是發達,但是和西醫相比,中醫侷限性太大,很多現在吃幾片藥就能擺平的小病,在當時,就是皇帝老子得了,往往也治不好,到頭來只能是兩腿一蹬,等死!

另一件是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年),汪伯彥不負眾望,考了個進士,入朝做了官,小小的“英才館”早已成為他的過去時,剩下秦檜這幫學生,只能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了。

對秦檜打擊最大的是少年喪父,老師走了,可以再請,可是作為一家頂樑柱的父親沒了,這個家就徹底的垮了。

在古縣,秦家的日子已經沒法過了,秦敏學一死,經濟收入就沒了,只能坐吃山空,可是原本秦家就是中等人家,一大家子人這麼吃老本,沒多久就入不敷出了,秦家又是客居古縣,沒有親戚照應,最後只能是淪落到家徒四壁,到了揭不開鍋的地步。

天無絕人之路,這裡活不下去,那就打道回府!

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秦檜的母親王氏帶著一家人回到老家江寧的鄉下。在那裡日子過得仍然貧苦,秦檜也慢慢長大了,有時候為了幾千錢,他不得不四處借貸。

好在秦檜書讀得不賴,有點名氣,經別人的介紹,他實現了就業,做了一名鄉村教師。

教師?好職業,名利雙收。要講榮譽,什麼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什麼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什麼默默奉獻的園丁……要講利益,現在哪個人不怕老師啊,即使再有錢有權,老師的一個電話過來,不也得跟三孫子似的去陪笑臉送小費,老師辦的補習班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家長的鈔票鋪天蓋地而來,腰包豈能不鼓!

秦檜發達嘍!

然而這在當是只不過是南柯一夢罷了,當時的教師的職業,就是“臭老九”,比要飯的沒強到哪去!俗話說:家有三鬥米,不做孩子王。老百姓認為,堂堂一個讀書人,整天和幾歲孩子混在一起,那叫什麼出息!教師不是一種光榮,反倒是一種恥辱,讀書人不到迫不得已,是不會從事這種職業的。

秦檜也看不上這個職業,可是沒辦法,誰讓自己現在窮得叮噹響呢?

這個鬱悶啊!

滿腹牢騷的秦檜,對教書並沒有什麼興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整天心不在焉。每天放學回家,路過大戶人家的水田,總要感慨一番:“若得水田三百畝,這番不做猢猻王”。

人不能可一棵樹吊死,工作不如意,就得琢磨著另尋出路,出路在哪呢?讀書人的出路也只有讀書了。

宋徽宗趙佶繼位後,對教育體制進行了改革,增加了太學招生人數,同時在崇寧三年(1104年),廢除了科舉,只從學校中選拔人才。

太學作為全國的最高學府,是朝廷官員的主要來源。進入太學,成了眾多讀書人的追求目標。

按照當時的教育制度,太學的學生分為三等,即上舍、內舍、外舍。考核學生成績和學生升等的制度,稱“三舍法”,規定新生入外舍習讀,經公試、私試合格,參考平日行藝,升補內舍。內捨生兩年考試一次,考試成績和當年公、私試分數校定皆達優等,為上等上舍生,即釋褐授官;一優一平為中等上舍生,准予免禮部試;兩平或一優一否為下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