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量每個子公司的業績,因此他愈來愈依賴財務資料、實地報告與組織化的資訊。每個部門都必須擬訂詳盡的年度財務計劃,並由各部門主管飛到洛杉磯的利頓總部,在吞雲吐霧、啜著可樂的桑頓面前提出說明。

在企業集團中,任何一個主管都不可能對各部門有深入的瞭解。遠在加州總部的桑頓,不可能清楚新澤西州的蒙洛計算機公司日常的運作,也不可能瞭解密西西比州的造船廠有什麼樣的人事更迭。桑頓對自己旗下企業的產品和服務的不瞭解,可能更甚於福特和美國其他許許多多公司的財務部門。

對於桑頓這樣沒有科技背景的專業經理人來說,這是最完美的企業形式。他對公司生產的分壓器、天線切換開關沒什麼瞭解,但是他卻瞭解數字的共通語言。企業集團的形式,使他能夠將數字應用到極致,完全客觀公平地評估各部門的營運,正如麥克納馬拉準備利用數字來改造國防部的文化。

管理控制有其確實而嚴重的負面影響,只是在桑頓、麥克納馬拉等人大力倡導之初,一代又一代的經理人莫不奉為圭臬,一時還看不出來它的負面影響。誠如企管宗師亨利·明茨伯格所說,“在利頓和其他的企業集團,管理階層與被管理的物件關係非常疏遠而膚淺,就好像在移動棋盤上的棋子,絲毫未曾費心想去影響一顆顆棋子真正在做些什麼,或甚至每顆棋子彼此之間有什麼關係。管理階層並不需要深入瞭解一個行業,也不清楚一個行業的需求、過程和相關的工作人員。因此無從將這一切要素結合成一個順利運作的整體,無從以關懷和了解的態度為市場提供服務”。

這一切,都減低不了利頓工業在華爾街的魅力,利頓的快速成長矇蔽了投資人的眼睛,大家都看不見企業集團的固有弱點。就在美國企業界迫切需要重新投資新裝置與生產技術之際,投資大眾對企業績優股卻興趣寥寥,人人爭相追逐當時的明星公司股票。公司股票若要成為投資人眼中的搶手貨,必須要有快速成長的最新產品,譬如拍立得相機或是施樂影印機,否則也必須有遠大的擴充套件計劃,譬如利頓工業或是國際電話電報公司。

桑頓甚至對經營企業集團的弱點巧為辯解,聲稱唯有最優秀的經理人才能夠將這樣複雜的一個公司管理得當。他旗下的企業家,當然是最優秀、最聰明的上乘之選。許多傳統的經理人,都覺得管理一個龐大而多樣化的企業帝國,是無比艱鉅的工作。杜邦總裁賴蒙特·杜邦·柯普蘭曾經說:“經營企業集團是管理天才才能夠勝任的工作,我們在杜邦的這些凡夫俗子是做不來的。”而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天才,就是桑頓。

企業預校

他將利頓改造成企業集團運動中眾所矚目的先鋒,這一波運動還包括泰克斯、國際電話電報公司、灣區西部集團這些赫赫有名的公司。到60年代中期,利頓更是脫穎而出、獨領風騷,這都必須歸功於桑頓的宣傳包裝與能言善道。結果,利頓的股票遙遙領先其他各企業集團,股價飆漲至年收益的33倍。泰克斯的比例只有11倍,灣區西部集團16倍,美國鋼鐵公司13倍,國際電話電報公司略低於17倍,也就是利頓的一半。利頓工業可不只是另一個成功的公司,更迅速成為最成功的企業典範,創造性資本主義的最極致表現。成功本身就是一塊強力磁鐵,吸引許多頂尖的優秀人才加入公司,桑頓發給主要幹部的優先認股權,也是最佳的號召。哈瑞·葛瑞是利頓最重要的主管之一,加入利頓之前他是灰狗巴士一家子公司的執行副總裁,年薪2萬美元。1954年他決定跳槽,看上的就是桑頓提出的優先認股權,雖然他在利頓的起薪只有1。2萬美元,但是公司股票最後卻使他搖身變成百萬富豪。

隨著利頓股票不斷飆漲,媒體對桑頓及其手下的青年才俊又有數不清的正面報道,其他人也都想加入利頓,分享它的成功。1962年從洛克希德被挖角擔任部門主管的弗瑞德·歐格林回憶說:“在60年代,利頓是個奇蹟,人人都感受得到。我們真的是突飛猛進、一躍千里。那是一個自由的環境,走在生產線上,隨便找個工人聊天,他可能就有哲學或是其他的學位,他們真的是素質非常高的一群人,他們都是被利頓的魅力吸引進來的。”

兼併造就了利頓神話,但是白日夢式的理論與晦澀難懂的術語,也是利頓神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綜效”變成一個流行名詞,只不過是其中一個例子。利頓主管口中說的是企業新思想的神奇語言,高唱“企業家精神”、“思想、技術交流”這一類的說法,將它們帶入新一代經理人的詞彙中。

事實上,正如通用電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