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確如他所料,這個傢伙之後說出來的話,卻讓趙石厭憎之意為之一空。
“將軍若為此事煩惱,小人覺著,大可不必。”
“有什麼話儘管直說無妨,跟了我也有兩年了吧,難道我的性情,你竟然還不清楚?”
李之問立即站起身,躬著身子,趕緊道:“小人擅自揣測,將軍煩惱的,非是韃靼人祭禮如何如何,而是韃靼各部,內亂已久,如今重歸為一,表面和睦,實際上卻還紛擾不休,於此祭禮之事上,便能觀之一二……小人妄語,多有孟浪,還請將軍恕罪……”
趙石眼睛一亮,有點意思了,“你說的不錯,可是有什麼建議,說來聽聽。”
李之問臉上放光,身子又彎了幾分,“韃靼人之分合,全在將軍一念之間,將軍又何必為此煩惱呢?”
“這話怎麼說?”
“小人有兩策,以消將軍煩惱……”
聽了這話,趙石瞅了他一眼,心道,這話怎麼聽著這麼耳熟?轉念間便是恍然,心想,看三國演義看多了吧你。
李之問猶自不覺,繼續道:“一個,草原部族桀驁難馴,將軍神人,已得韃靼人心,然將軍必不能永鎮北地,為將來北疆靖平計,或只需坐觀其變,任其相互爭鬥,或推波助瀾,使其各存間隙……”
“小小祭禮,便鬧的如此不堪,將來不問可知,來日將軍載譽南歸,無人再使各部心服,如此,百年之內,雲中雲外草原,乃至北疆,邊患除矣,即便有一二部落強盛,有南侵之意,也只需一紙書信,召各部伐之,頃刻即平,如此不費一兵一卒,平定逆賊於疆土之外,何樂而不為……”
“小人見識淺薄,若有說錯的地方,還請……”
趙石打斷了他的話,直接問道:“這是一個,應該還有第二個吧,一起說來聽聽。”
(第三更,求月票,月初的時候好安靜啊,真讓阿草心裡沒底,好在這個月阿草已經有了心理準備,多出那麼多的新書,像將血這樣的老書肯定吃虧,不著急,看看情況再說吧。)
!
第十一卷 張弓北望射天狼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獻策(二)
跟隨趙石來到草原,見到趙石所作所為,李之問欽佩之餘,心思可不是都放在隨軍紀略上面。
這個也許是能讓聲名鵲起的一件大事,而且沒有料錯的話,將來隨軍北上草原的經歷,能夠一生受用不盡的資歷。
如果能得個一官半職,今日這些經歷,便將對他的前程助益良多。
但人都是得隴望蜀,此乃本性,不必細述,就眼前來說,隨軍北上草原,征伐草原部族,眼中所見,一樁樁一件件,皆可謂之豐功偉績。
以自己親眼所見,親手所書,一一記之,確屬際遇難得,但自己身處其間,若只能當個旁觀者,將來定要惋惜遺憾,悔不當初的。
所以自北上草原以來,對於草原部族情形,以及風俗人物,他都暗暗一一記在心裡,參照自古以來,漢家王朝靖邊之策,如此對照參詳,可以說是所得良多。
今日藉著這個機會向趙石進言獻策,確實是如趙石所料,在李之問心裡,已經有了七八分的把握。
他之前所說,多是參引唐時應對北方胡人諸策而來,歸根結底,還是分而化之之策,大略如此,至於細節之處說個三天三夜也不一定能說完,所以只能說個大概方略,其中參照如今草原情形,加以改動,核心之處,其實並無多少新意。
也不用什麼新意,自古以來,留名青史之賢臣良將,哪個不是驚才絕豔,出自這些人之手的平胡諸策,自然多為良策,無須多做更動……
實際上,以如今這位大秦大將軍的功績,已經超越多數古時之名將,將來會不會創出一番嶄新局面,另闢蹊徑,不好說的很……
但就如今大秦國力而言。這樣的方略卻最是合適,他想了這許多時候,已經十分確定這一點。
聽趙石隨之問起第二策,李之問偷瞧了趙石神色一眼,心裡涼了涼。卻又有些欣喜和興奮。
他自己清楚。雖然得人舉薦,幾乎是絕處逢生,柳暗花明之下,入了大將軍府任事。這樣的際遇,自己之前別說想,便是做夢也夢不到這樣的好事的。
但他是金國降將出身,加上為官經歷,又不很光彩。別人只要知道自己的根底,便不會喜歡他這樣一個人。
雖然大將軍並未明說,自入府以來,從來也是以心腹之責屬之,但他能夠感覺的到,大將軍本人並不喜他為人,只是因為大將軍心胸氣度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