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鴻一瞥之間,對於靖佳公主而言,沒在心頭留下任何的痕跡,但對於劉景堯來說,那抹靚影卻再也難以忘懷。
少年情動,最是真誠不過,自從在皇宮中謝恩出來,劉景堯便有些神思恍惚,春風得意的少年郎,終於嚐到了相思之苦。
不過苦戀皇家公主……出身世家的他尤其能感到其中的絕望滋味。
本來,之後選官,他打算留在京師,存著的自然是幾分僥倖心思。
但家中好不容易供出一位榜眼,之後官場路途遙遙,每一步都是慎之又慎,琢磨幾番定下來的,又豈是他能夠自主的了的?
於是,幾年知縣做下來,再次回京,京師長安早已物是人非了。
長公主殿下搬到了長安城外,而且與西夏人聯姻不成,反而下嫁了王虎之子那樣的粗坯……
此時劉景堯其實也已經娶妻生子,但少年之時的情思,卻還是深深刻在心頭。
無疑,這算得上是個痴情之人,之後的事情長話短說,大秦愈加強盛,朝中風雲變幻,長安劉氏這樣的家族,多數也都是身不由己,只能在種種漩渦之間飄來蕩去罷了。
王虎因羽林左衛兵變之事,最終削職罷官,被趕去了金州。
朝中風波險惡,旁人卻又怎知劉景堯心中的歡喜?而他的心思也一下就活了起來,並頻頻向“孤苦伶仃”的長公主殿下示好。
奈何,長公主殿下無意於朝政,除了與權勢越加顯赫的大將軍趙石交好之外,跟旁人好像皆無多少瓜葛。
劉景堯這裡費勁心思,也不過是能隔上幾月,藉著出遊之名,去到長安城西的長公主府邸探望一下。
不過這對於劉景堯來說,已然分外的幸福了。
到了後來,關於大將軍趙石和長公主殿下的關係,眾人猜測紛紜,到也有不少傳入了劉景堯的耳朵,只是這位已然身陷其中,對這些皆都視若罔聞罷了。
時光流逝,長安之變後,景興皇帝駕崩,成武皇帝登基,又是一番風波動盪,而長公主殿下,也變成了大長公主殿下。
城外的那座公主府中,也多了一個小小的女童,這讓劉景堯分外的惆悵,那女童是不是公主殿下的私生子?這樣的想法,一直抓撓著他的心。
直到成武五年,大長公主殿下病了,劉景堯前往探望,卻未見到公主殿下,又在送往大長公主府的飲食上面,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當時光祿寺少卿大人便有些癲狂了起來。
由愛生恨這樣的例子不要太多,也沒必要再闡述其人之心理。
反正,莫名其妙間,公主府已經多出了一個敵人,而且是恨之入骨的那種……
由此,也就好猜測了,一個朝廷官員,想要奈何大長公主這樣一位尊貴之人,可是不很簡單,尤其是其人自己也有難以啟齒之處,就更為作難了。
而機會悄然之間就出現在了劉景堯眼前,科舉案發,大長公主殿下“帶病”入宮,為秦人士子求情……
在人選的選擇上,劉景堯也煞費苦心,於是,榜眼盧近賢也就成了刀斧。
以士子求名心切之故,激起盧近賢好勝之心,散佈謠言,生出了許多事端。
這位光祿寺少卿大人為官多年,處心積慮之下,要的可並非只是大長公主府聲名掃地,為此還準備了好多的手段。
只是科舉案發,許多人趁勢也紛紛動起了手腳,反而讓這件事向另外一個方向滑了過去。
至於其中動心思的人物,太多了,有秦人,有蜀人,有商人,有權貴,各懷目的,不甘寂寞者,紛紛粉墨登場,就算是以天妖之能,其實能查到始作俑者,其實也已經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
至於其中到底牽涉到哪一些人,小女人也只能苦惱的承認,這根本查不清了。
一來,確實是太過紛雜,謠言四起之下,推波助瀾者比比皆是,根本分不清那些是真的,又有哪些是假象。
而二來,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她離京日久,下面的人有些不好使喚了,等梳理好了,再去探查,這些縮起了腦袋的人以及事兒就不那麼好查清楚了。
不過有了一個劉景堯,應該能交差了,所以才急急來到晉國公府討賞,至於說的其他的那些亂七八糟的人名,都是曾經造謠生事者,誰知道後面到底站著些什麼人,一個個查過去,那得將她累死。
趙石聽到最後,也有些頭暈,這他孃的不是在聽小說吧?
趙石有點哭笑不得,一個從四品朝官,竟然會因愛成恨,辦出這樣一件事來,世上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