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97部分

武監匠作科源源不斷的為工部提供工匠,真的是令工部上下感激不已的一件事,這些工匠自然不比匠作監那些老工匠得用,要說上來就能獨當一面,那純屬胡扯,但一個是人數一年比一年多,且源源不斷,這種後世批次生產人才,以數目來補足質量的不足的缺陷的方式,應景的緩解了工部人手不足帶來的壓力。

二來呢,這些工匠各個都是年紀輕輕,年紀最大的也不過二十五六歲,年富力強,上手極快,加之會選擇進入工部匠作監的國武監責員,大多都是落魄士子的底子,不想在戰陣上搏什麼功名,而能直接進入工部,幹上幾年,說不定就能從流外轉入流內,也就算一步踏入宦途了不是?

由士子到工匠,其實這身份上的落差也是不小,但走到這個地步,可供他們選擇的餘地也並不多,何況總還有些盼頭,所以,這匠作科的生員反而年年漸漲,卻都是衝著這個機會來的。

既然是士子出身,那識文斷字自然也就不在話下了,幾年間,工部底層寫寫算算的活計差不多就都讓這些人給包攬了過去,而匠作監也好像吹氣的氣球般膨脹了起來,讓幾位工部主事的大人著實鬆了一口氣之餘,卻也有些頭疼,照這麼下去,一旦閒暇下來,工部哪裡養活得了這麼多人?尤其是這些人還都是那般的年輕,各個活力十足,卯著勁兒的邊學邊幹,可能再過些年,那些垂垂老矣的工部老吏就該都讓這些年輕人頂回家待著了吧?

還好在這幾年,吏部那邊的官職鼎草一直在進行之中,官職出缺的真的不少,加之吐故納新的官場常態,幾年下來,已為這些年輕人提供了不少好去處,甚至其中有那麼幾個,在工部這裡呆了兩年,結下了人情,輾轉調入了其他各部任事,其中最顯眼的一個,竟是瞅著空子,進了御史臺,在利州路按察使司衙門謀了一個差事,從七品,專掌利州路按察使司所屬監察道路通達事,說的仔細一些,那就是監督道路往來,修繕,驛館等等事務,官雖不大,職權著實不小,而且其中大多跟工部這裡相關,真真是讓人羨慕的眼睛發藍。

而話說回來,有了這些例子在前,對於後來之人的激勵實在不可小覷,而國武監草創時,匠作科乏人問津的可憐模櫸也就再不復有了,漸漸的,國武監匠作科竟然成了國武監中,數一數二的科目,選這裡為晉身之階的人,更是一年比一年多了

國武監培養出來的工匠,沒在軍中大顯身手,卻先在工部展露了頭角,說起來有些可笑,實際上,這才是正常的學校體制帶來的好處,而經過這幾年下來,趙石也更加的確信”國武監出來的軍官將校,在將來很長一段日子裡,必然會漸漸取代那些所謂的將門,成為大秦軍中真正的中流砥柱。

因為他們各個可以讀書識字,各個朝氣蓬勃,各個頭腦靈活,不拘成規,而且各個都有一技之長,也許其中很多人將來會泯然於眾,但其中也必然會有那麼一個兩個綻放出耀眼的光芒,這不會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

而這就是他花費了數載時光,苦心孤詣打造出來的國武監,一所真正意義上的軍事學院,一年一年過去,源源不斷的人才補充,也許其中沒有什麼天才似的人物,但後世學校的最大優勢還是明確無疑的體現了出來

“迴轉鄭大人”謝字不敢當,兩廂便利之事,何必相謝?這些年若無工部諸位大人鼎力相助,那裡有現在的國武監?要說謝,也應是趙某多謝工部諸位大人才是”趙石正色道,所謂花花轎子人抬人,這個道理趙石早已經明白了的

韓春江自然是連連謙遜,又多說了兩句”才喜滋滋的走了但大廳之內還有旁人在等著回事,等趙石迴轉來坐定,來自戶部的員外郎大人已經一刻不等的拱手道:“大人,今歲十萬兩銀子已經運到,只等大人派人查驗入庫”還有,剩餘十萬兩,卻需等到秋末,才能撥下,不過諸位大人商議了一下,關於大人上請明年增至三十萬兩的提議”諸位大人覺著不妥大人也知道,國庫這幾年一直所餘不多,每年撥付國武監二十萬兩白銀,已是勉強維持,若再多恐怕所以諸位大人讓下官代稟大人”能不能改為二十五萬兩,大人您”,這位戶部奉命而來的員外郎大人說話有如牙疼,表情很是痛苦,不過說的到也不算誇張,這幾年同庫情形確實有所好轉,但離豐盈還差著老遠,幾年下來,庫銀盈餘也不過百萬兩上下,還要備著有別的用處。

尤其是國武監這裡,年年要錢,而且已經漸漸增至每年二十萬兩白銀,其中自然包括猛虎武勝軍建軍的各種花費,但相比較其他各處的用項,還是讓戶部上下難以理解,為何一個國武監,一支猛虎武勝軍,就能靡費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