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旨的正是大太監徐春,如今的徐春,非是往常可比了,因宮中曹太監年老多病,景帝御口欽賜徐春為內衙少監,暫掌內衙庶務,雖說十多年前,內衙有人隨太子作亂,平定之後內衙元氣大傷,之後又有蜀中亂事,內衙再遭重創。
經過十餘年休養生息,也還元氣未復,但以徐春如此年紀,出掌內衙中事,也數異數,在宮中地位越發的穩固了。
接旨的場面趙石經歷的多了,這一次好像也沒什麼不同,來傳旨的是一大幫人,接旨的也黑壓壓一片,顯得分外熱鬧。
但宣讀聖旨之時,便都安靜了下來。
聖旨的程式也好似千年不變,先就是論功,備述趙石功績,當然,論功過後,並非就是頒賞,而是要挑出點毛病,給臣下以驚醒,在這裡也就不一一贅述了。
接下來才是聖旨的實質性內容,也就是論功行賞的環節,無論宣旨的,還是接旨的,都是心裡有數。
這次賞賜自然豐厚,金銀若干,綾羅綢緞若干,還有天、田地屋宅若干,這些也不用多說,得勝伯府不缺這個。
再者說了,沒錢的男人是條蟲,有錢的男人卻無權,在某些人眼中也是條蟲,有權卻不夠大,還是逃不脫旁人擺佈,尤其是在這樣一個時代。男兒在世,講究的是一個封妻廕子。要掌權,還要掌大權,這才不枉了在人世走這一遭。
金銀細軟,田地屋宅比起世間權柄來,實在算不得什麼。
廢話少說,直到徐春唸到,晉大將軍趙石,三等定軍侯。三品冠軍大將軍,賞金魚袋,蔭庶長子趙君玉,雲騎尉。
趙石老孃,妻子,皆有封賞,晉其母。渭河郡夫人(沿唐制),其妻,範氏,柔福夫人。
可謂是一門皆榮,果然賞賜豐厚的讓人難以想象。
此時的趙石,一躍已為大秦眾將之首。沒有之一,即便是大將軍張培賢,也要稍遜一籌。
而此次一戰,卻直接封出兩個侯爺來,可見亂世當中。軍功之賞,實非其他可比。
這也象徵著。隨著大秦統一天下的步伐,將軍們終於用敵人的鮮血以及累累屍骨打破了舊有的官場限制,為自己和子孫建下偌大的基業,而這,也只是剛剛開始而已,可以想見的,將來在大秦鐵騎縱橫天下的過程中,定會有更多的傑出將領湧現出來,破城之功,斬將奪旗之功,滅國之功,等等等等,到那時,封公封王,也就不再是什麼夢想了。
堪稱冗長的聖旨宣讀完畢,遞到趙石手上,徐春換上笑臉,一把摻住趙石胳膊,恭喜道:“侯爺快快請起,也好讓咱家恭賀一番,討個吉利。”
與到河中宣旨的大太監氣度實在不同,皇帝身邊的人,真正的不一樣。
一家子紛紛起身,恭喜聲也連成一片,喧鬧異常,趙石不欲過分張揚,很快遣散眾人,又將聖旨以及頒下的印信妥善放好,這才命人招待好隨行傳旨之人,自己則陪著徐春到正廳敘話。
等到香茶果點擺上,正廳中安靜下來。
徐春笑起來卻是顯得親近了許多,“侯爺一去兩載,咱家在京師時常掛念,今日見侯爺安然無恙,且載譽而還,陛下也不吝厚賞,當真是可喜可賀,嘖嘖,封妻廕子,以侯爺當今威勢,當真是百年難得一見啊。”
趙石也笑,封賞下來,還如此豐厚,確實讓他心安不少,但宮宴陰影還在,又有許多事不知就裡,再加上……封賞雖厚,卻未提及半點實職,這心就算放下,也是放在半空中的。
目光閃動中,他的位份已是非同尋常,但面對的這位大太監也非是當年那個從樹叢中連滾帶爬出來,無足輕重的小太監了不是,所以,有些話也就不能說的太隨意了,“些許辛勞,卻得如此厚賞,實在令人慚愧,還望公公回去回稟陛下,臣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徐春肅容聽了,道:“侯爺放心,此話定然會傳到陛下耳中。”
接著兩人閒話幾句,見徐春有告辭之意,趙石已經知道,這位估摸著是不欲再與宮外有什麼瓜葛了,想想也是,此時情形,與當年已是迥異,宮內太監交結朝廷大將,一個不好,誰也得不了好去,其實不光是現在,便是兩年前未曾離京之時,這種日漸疏離的感覺就已經有了的,如今只是被證實了而已。
這事也怨不得誰,宮中太監不能幹政,有著自己的生存之道,而他已經是定軍侯,冠軍大將軍,說是位極人臣,還差著一些,但也差的不多了,這樣的位份也無須再冒著殺頭的危險,交結宮內太監們。
不過當此之時,總有陰影在心中徘徊不去,趙石還是笑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