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55部分

地,按照目前的局勢而言,這權力應該要交給韓藝這些宰相,但別說李治自己願不願意,韓藝也都不稀罕,尚書左僕射他都不想當,況且李治自己也不會願意,長孫無忌才死了多久,他如何敢又將權力下放給宰相,那麼李弘的出現,就完美的解決這個問題。

其實李治最初將權力交給武媚娘,也是為了李弘,畢竟武媚娘是李弘的母親,父母的一切不都是留給孩子的嗎,雖然是母子,但是二者是截然不同的,武媚娘姓武,李弘姓李,李弘參與政務,那是名正言順的。

至於說武媚娘最終稱帝,是李治導致的,那都是事後諸葛亮,李治哪裡知道會這樣,呂后都沒有稱帝,換誰都會相信自己的家人,而不是外人。

當然,李治最終採納韓藝的建議,先讓李弘從中學習,而不是要親自上陣,但是這個訊號是非常重要的。

大臣們也都反應過來,趕緊站出來,齊聲道:“陛下聖明。”

果不其然,李治因為李弘的建議,就收回了將李義府滿門抄斬的決定,但其實算賬的話,李義府家裡也沒有剩下幾個人,因為他一家人都涉及到貪汙,就是幼子李湛,還有他一個女兒沒有參與,其餘人都參與了。

但是這對於其他人是一個好訊息,就連李義府的家屬都可以饒恕,其他人就更加不用多說。而且審理此案乃是狄仁傑和長孫延,長孫延是最注重律法的,他們的標準就是但凡沒有涉及到此案的人,就都免於懲罰,而且他們家中的奴隸,如果沒有為非作歹,也都全部還良,給予良人身份。

這也是從未有過的。

正是因為李弘的一個建議,很大一部分人都免於被牽連,包括許多的官員。

這些人能不對李弘感恩戴德麼,朝中大臣也都非常擁護李弘,也知道李治的意思,就是皇后雖然被打入冷宮,但是太子的地位,那是非常穩固的,你們都別想多了,一心一意輔助太子就對了,別去操心其他的王子。

ps:又是五千字大章,一共就發了一萬三千字,算成三千字一章,等於是四章。。。有餘,不管你們信不信,我是真的已經累癱了,如果明天只發一章,你們也不準去買刀片,拿這錢來砸我也好呀,畢竟你們不知道我的地址,刀片又不能戳螢幕。

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 改革!改革!

但是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殺不殺李義府那其實只是次要的,這個目的也只是為了平息眾怒,對於國家和百姓而言,其實並沒有太多的幫助,偌大的國家,可不能將財政寄望於抄家,這一場危機還遺留了很多問題都沒有解決。

債務問題,人員問題,地方問題,等等。

這些可都是危及到江山社稷,乃當務之急,得趕緊想辦法解決。

很快,李治便召開會議,這一次的會議,並不是樞要會議,但也不是朝會,李治是將朝中一些重要且有才幹的大臣都召到太極殿來,具體就是商議國家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並且還讓李弘在一旁旁聽,這可是一個非常難得學習機會呀。

這也是一次非常非常重要的會議,直接決定天下第一大帝國未來的大方針。

李治開門見山道:“如今危機雖然暫時緩解,但還未完全過去,目前國庫還揹負著千萬貫的債務,各個州縣還有許多百姓居無定所,顛沛流離,若是處理不慎,只怕危機還會捲土重來的,不知各位愛卿有何對策?”

一個六十歲左右的老者道:“啟稟陛下,如今朝中正是用人之際,而不久前尚書令卻草率的辭退數千名官員,雖然當時因形勢所迫,但是如今局勢已經控制住,老臣建議此事還得酌情處理,將一些有用之才召回朝中,或調去地方州縣,如此才會有更多有才之士,輔助陛下,治理好國家。”

此人名叫張文灌,原本就職中書舍人,他還有一個身份,就是東宮之臣,是李弘的老師,李治就將他擢升為禮部尚書,也是從側面也加重東宮的地位,而張文灌又是進士出身,他當然知道有些人好不容易才入仕,你就這樣將人家辭退,就有些太不公平了。

這本意還是好的。

韓藝笑道:“不知張尚書認為,如今朝中官員,有哪個是不能勝任的?”

張文灌道:“老朽並沒有這意思,只不過老朽認為此時朝廷正是用人之際,不應辭退那麼多人。”

韓藝道:“張尚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今朝廷確實正值用人之際,但是朝廷可還揹著千萬貫債務,多一個官員就多一份負擔,而官員是不能直接產生利益的,也就是說百姓就要多交一份稅。我知你有憐才之心,但是這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