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吐蕃與大唐翻開了新一頁。
長安百姓雖然對於吐蕃的印象已經差到不能再差,但是他們還是非常支援這份協定的,畢竟百姓都不想打仗,打仗又不是皇帝和貴族去衝鋒陷陣,現在生活很好,大家都不想有任何的改變。
不過大唐還得派人去吐谷渾,與白蘭部、吐蕃再簽訂一份四方契約。
李治決定讓他的十九皇叔去吐谷渾與吐蕃簽訂契約。
皇叔就是幹這事的,跑跑腿,其實都已經商量好了。
至於和親的事麼,李治在接見欽陵的時候,還是表示今後再說,如果雙方的關係變得友好,那必須要親上加親,如果這時候就和親,弄得好像是以女人換和平,這不符合大唐如今的地位,也會顯得這份契約很脆弱。
吐蕃方面也沒有過多的爭取,只是要求將禮物送給大唐,大唐也收下了,並且在欽陵走的時候,給予更多的回贈,本來以韓藝的個性,是不可能給予更多的回贈,但是因為吐蕃這一次來確實讓大唐感受到滿滿的誠意,就多給一點也無妨。
要說起來,整個談判,韓藝都沒有怎麼上心,一直都是非常輕鬆的,不跟當初跟祿東贊談判一樣,是絞盡腦汁,跟祿東贊在那裡鬥智鬥勇。因為情況不同了,韓藝的計劃已經走到這一步,那麼不管吐蕃是不是帶著誠意來的,他都是一定要打吐蕃的,在他看來,這不是新的篇章,只是一個暫停而已。
韓藝還是將注意力放在內部發展,因此在送走欽陵之後,他就來到了金行。
“這是新染坊的設計圖紙。”
韓藝將一份圖紙交給桑木,這圖紙就是在談判期間畫的,叮囑道:“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