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安然歸來,朕真的非常開心能夠見到韓愛卿安然無恙。
朕當初是派韓愛卿出使吐谷渾,主要就是為了調解吐蕃和吐谷渾紛爭,可是其中發生了許多意外,導致事情發生不小的變化,但這並非是韓愛卿的錯,非但如此,當時韓愛卿臨危不亂,捨身冒險,努力的去完成朕交予他的使命,也算是皇天不負有心人,最終在韓愛卿的調解下,吐蕃和吐谷渾的爭鬥才得以平息,也避免了吐谷渾亡國。韓愛卿是居功厥偉,就連弘化公主都親自寫信給朕,感謝韓愛卿為吐谷渾做的一切。”
說到這裡,他重重嘆了口氣,“而那邊戶部尚書高愛卿年事已高,又常年抱恙在家,無力再處理公務,已經是幾番上奏,請求致仕,朕雖不想失去高愛卿這麼一位棟樑之才,但是朕以為若是再繼續留下高愛卿,反而對高愛卿的身體不利。韓愛卿在戶部的做的一切,相信各位愛卿都看在眼裡,因此朕決定批准高尚書致仕,同時升戶部侍郎韓藝為戶部尚書,加封江都侯。”
許敬宗和李義府相覷一眼,這李治一上來就升韓藝的官,心中所想已經表達的非常清楚了。
韓藝忙高呼道:“多謝陛下厚賞,微臣自當竭盡全力,為君分憂。”
李治微笑得點點頭,又正色道:“另外,吐谷渾如今失去了河源地區,已無力自保,因此弘化公主希望大唐能夠出兵駐紮在吐谷渾城,保護吐谷渾,不知各位愛卿以為如何?”
話音剛落,杜正倫就站出來道:“陛下,臣以為朝廷必須出兵,弘化公主乃是陛下的姐姐,如今姐姐有難,身為弟弟,若見死不救,天下臣民又會如何看待皇室,那些遠嫁他國的公主們又會如何想。”
李義府一看杜正倫站出來,頓時雙眸聚集了火光,原本還準備看看情勢的他,如今可也忍不住了。
可未等他站出來,李績突然道:“陛下,老臣以為這倒不是什麼難事,如今弘化公主既然已經來信求援,老臣以為於情於理我大唐都應該出兵保護吐谷渾,畢竟吐谷渾女王乃是我大唐公主,怎能見死不救。至於周邊國家怎麼想,那是他們的事,我大唐可不需要看別人的臉色來行事。”
不愧是當朝第一人,大唐第一元帥,這話說得就是霸氣啊!
這一句話就徹底斷了李義府的年頭,如果大家反對的話,主要原因肯定還是吐蕃,李績這話一出,誰還敢說吐蕃,我大唐還需要怕吐蕃?
他都不敢妄言,其餘大臣就更加不用說了,他們知道李績既然開口了,那就證明皇帝肯定也是想這麼做。
李治聽得不露聲色,道:“諸位愛卿以為呢?”
一眾大臣齊聲應道:“臣等以為當派兵駐紮吐谷渾。”
李治眼中閃過一抹笑意,點頭嗯了一聲,又問道:“可是該當派誰前去呢?”
立刻有人站出來道:“臣願前往。”
李治聽得面色一喜,凝目望去,見是薛仁貴,當即拉下臉來,淡淡道:“薛愛卿,你身為左衛大將軍,得留在長安,保衛京城。”
薛仁貴一陣尷尬,訕訕退了回去。他真不想待在長安,他作為將軍,想去打仗,待在長安多無聊,一身本事沒處使,可是對於李治而言,薛仁貴可是他一手提拔上來的,得守護他的大本營,豈能隨便往外面派。
只能說他們這對君臣太沒有默契了。
與之相反的是,契何力他們又不太願意去,那又不是去打仗,只是去駐紮,還得等著這仗開打,要真打了,他們也會去的,而且還不是一把手,這就一個苦力差事!
李義府也想到了這一點,這個駐紮不會派很多兵的,最多最多也就一萬,主要是借大唐國威威懾四方,可一旦開戰,那就是炮灰來得,突然眼眸一轉,計上心來,站出來道:“陛下,臣以為慶州華池縣令王方翼可行。”
唐臨聽得眉頭一皺,暗罵李義府忒也卑鄙了,這真是見縫插針啊。
想那王方翼也真是可憐,他本因堂妹王皇后升為肅州刺史,自己也非常爭氣,將肅州治理的井井有條,功績斐然,深得當地百姓的擁護,正是大展拳腳之時,王皇后就突然倒下,武媚娘怎麼可能會放過他們,他立刻就被降職了,而且是三年三調,這都是因為王方翼出身太原王氏,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文武雙全,他與裴行儉都是關隴集團最閃耀的新星,要再過兩年的話,長孫無忌就會將他調到中央來,出將入相是完全有可能的。
因此李義府、許敬宗是不可能任由其發展的,因為他與王皇后的關係實在是太近了,不是一般的人,而且又這麼年輕,如今都還不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