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2部分

也贊同,此案拖得實在是太久了,給朝廷,也給百姓帶來極大的困擾。還請陛下早日判決,還長安一個安寧。”

李治見他們終於妥協了,心中爽翻了,道:“二位愛卿,以百姓為重,朕也明白,但是朝中很多大臣都反對這麼快判決,而且我朝要判決死刑,還得五復奏之後,才能判決。”

因為唐朝是非常注重百姓的,地方的死刑案,要三複奏,京師的死刑案要五復奏,就是皇帝懷著憐憫蒼生之心拒絕很多次奏請之後,才能判決死刑,這就是怕出現冤案的發生,還未非常注重人命的。

褚遂良聽著怪彆扭的,總覺得李治這話是在暗諷他們,但也沒有辦法,道:“陛下請放心,這臣去跟他們說,加快五復奏,任何事也大不過春耕啊。”

李治道:“可是這殺害蔣獻的刺客怎麼辦?”

長孫無忌道:“陛下可以命人暗查,如此便可避免耽誤春耕。”

李治點點頭,見好就收,道:“好吧,就依幾位愛卿所言。”

韓瑗突然道:“陛下,不管怎麼說,張銘乃功勳之後,他殺霍元德等人,也是事出有因,並非是肆意妄為,而且我朝一直都提倡減少死刑,微臣建議將張銘發配外地,永不準回長安,體現陛下仁政治天下的思想,如此也就不需要五復奏,可即刻判決。”

長孫無忌立刻喝道:“胡說,張銘犯下如此大罪,豈能輕饒,必須要嚴懲不貸。”說著他向李治抱拳道:“還請陛下判張銘死罪。”

李治低眉沉吟半響,道:“朕覺得韓愛卿言之有理,父皇在世時,常常教導我,要民本治國,對於死刑一定要慎之又慎,張銘固然可恨,但是念在他這些年來,為國家做出不少貢獻,死刑就免了吧。”說到這裡,他頓了頓,又道:“就將其發配桂州,永不準回京。”

韓瑗心中長出一口氣,忙道:“管子曰,人主者,溫良寬厚****愛之。陛下宅心仁厚,乃是江山社稷、百姓之福。”(未完待續。)

第五百八十章 輸在太強大了

如果一艘船超重了,作為船長一定會將其中一個人扔下海,而不是大家抱著一塊沉入海底,這無關善惡,而是無奈之舉。

這就是長孫無忌妥協的原因,因為他代表的是一個集團,而不是一個舅舅,他必須要顧全大局,必須要為其他人著想,而不能因為張銘是他外甥,就一味的去保住張銘,這並不現實。

事情鬧到這地步,將皇室也給捲入進來,牽扯的人只會越來越多,甚至於他都不敢再查下去,否則的話,可能會將矛頭引向自己,或者引向褚遂良等人,他不敢去冒險。

這是他的優勢,同樣也是他的劣勢。

相反,李治那邊就輕鬆多了,他沒有那麼多人要保護,就是保護韓藝一個人,就是挺韓藝。

但是他也不敢做得太過火了,他還是害怕長孫無忌,心裡也比較虛,長孫無忌的妥協,他已經是非常滿意了,相比較起來,張銘就顯得無關緊要了,反正不管怎麼樣,張銘是鐵定出局了,在這種情況下,李治還是選擇輕判張銘,給予兩邊一個緩和的空間,做得太過了,天知道長孫無忌會不會採取報復手段,他也得以大局為重。

但不管怎麼樣,李治都非常開心,喜笑顏開的將方才的事,告訴了武媚娘。這是他人生中第一回戰勝長孫無忌,這也給予了他極大的信心,他當然會找武媚娘來分享他喜悅的心情。

可是武媚娘聽後,卻是非常平靜。

李治說著說著,見武媚娘一點反應都沒有,不禁瞧了她一眼,道:“媚娘,你怎麼呢?”

武媚娘一怔。笑道:“臣妾沒事。”

“還說沒事。”

李治道:“你是不是認為朕不該輕饒張銘?”

武媚娘忙搖頭道:“臣妾認為陛下做的非常對,唯有寬容的君主才會受人愛戴。………只是。。。。。。”

李治道:“只是什麼?”

武媚娘道:“只是此案之所以能夠這麼快結束,以臣妾來看,皆因蔣獻之死。”

李治點點頭,道:“這倒也是,可是是什麼人殺死蔣獻的呢?”

武媚娘搖搖頭。道:“臣妾也不知道。”

李治左思右想,兀自沒有線索,關鍵長孫無忌的仇人太多了,誰都有可能。

武媚娘道:“陛下,臣妾之所以這麼說,關鍵不在於是誰殺死蔣獻的,臣妾只是想提醒一下陛下,此案能夠了結,一半可能要歸功於運氣。要論實力的話,國舅公還是佔得絕對的上風,陛下想想看,在他們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