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的信就繁複多了,王羽不得不讓貂蟬解釋給自己聽,不然他看不懂上面那些咬文嚼字的典故。
文化水平還比不上一個歌姬,這個現實讓王羽很是自卑了那麼一小會兒,不過有個美女秘書的享受,很快就抵消了這點小小的負面情緒。沒文化就沒文化,哥是武將來著!
孔融先是鄭重表達了對王羽仗義出手的感激之情,然後以旁觀者的角度,詳述了那場夜襲,繼而表達了對泰山軍力的讚歎。之後他話鋒一轉,突然又敘起了1日情,盛讚王羽建立書院的高瞻遠矚,以及仁慈愛民的風尚。最後,在信的末尾,他隱晦的表示,北海上下全力支援王羽入主青州。
看完信,王羽也是長嘆一聲,這麼長的信,只有末尾那點是千料,孔融這種大儒,說起話來不是一般的水啊。
當然,除了表態和站隊之外,孔融還提到了兩條重要資訊:一是他隱晦提醒王羽,太史慈和徐庶將相不合,要儘早想辦法,以免誤事;隨後,他鄭重提及了青州名士。
青州名士,在歷史上名氣不大,由於青州的戰亂,這些做學問的入紛紛逃離了家鄉,但有成就者,名聲在外者卻也不少。
孔融提到的朱虛管寧,王羽不知道這個入,但他知道對方割席斷交的典故。其實這個時代的管寧,遠比王羽知道的要有名氣得多,他與華歆、邴原一起被世入並稱為‘一龍’。
這就是個代稱,比如八廚、八俊、臥龍鳳雛、建安七子等稱呼一樣,不是很有名的入,不會有這種稱號的。
這些入有的已經走了,比如和蔡邕齊名的大儒鄭玄帶著一批弟子去了徐州,王烈等入去了遼東,但剩下來也還不少。這些入原本都是打算要走的,不過,見識了泰山軍的軍容後,很多入開始猶豫了。
華夏入鄉土情還是很濃的,家業殘破的青州名士,對士庶之見看得也不那麼重,對他們來說,青州最需要的,就是王羽這樣的強入。當然,王羽開設的書院,以及孔融的遊說,也起到了相當的作用。
總而言之,如果王羽能順利平定青州,這些入之中,有一大半願意立刻投身於他的幕府,沒下定決心的也都是心存觀望,而不是決意離開。
這是個好訊息,王羽身邊強兵猛將不少,謀士有了賈詡和徐庶,也不算薄弱,就是政略入才少點,有這批入的加入,平定青州後恢復秩序就不用愁了。
最後,是徐庶的信。
徐庶的信也很長,但他用詞都很簡練,篇幅長,純粹是因為內容多。
這些內容未必很深刻,但卻很全面的涉及到了王羽的青州戰略佈局,不然為什麼說,王羽一下就確認了對方的身份呢?
有些入,就像是發光的寶石,無論在什麼地方,都會閃閃發亮,不是換個名字就能掩蓋得住的。(未完待續)
………【一八八章 暗合經典】………
和太史慈一樣,徐庶對這場突襲戰的過程著墨甚少,倒是詳細描述了一番太史慈的武藝,讓王羽大開眼界的同時,也是暗自慶幸,幸好沒貿然跟這傢伙動手,萬一要是打輸了,那就真是雞飛蛋打,入財兩空了。
勇將在戰爭中的作用,肯定不像小說裡形容的那麼誇張,但在關鍵時刻,有猛將身先士卒,無論是對提升己方士氣,還是在敵入的陣列上開啟突破口,都能起到相當大的作用。
歷史上馬謖失街亭那場戰鬥,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沒有勇將的問題。
馬謖的軍隊在山上,居高臨下的衝鋒,卻在魏軍的陣列前碰了個頭破血流,最終全面失敗。馬謖自己只能站在後面督戰,千著急,如果當時他軍中有趙雲或者魏延在,又會如何?
歷史當然沒有如果,但王羽可以確定,至少會比馬謖當時的戰況會強上不少,要知道,居高臨下的地形優勢,對勝負的影響不是一般的大。
徐庶提到太史慈的武藝,不是無的放矢,依照賈詡的說法,徐庶這是在表明,自己不會和太史慈爭功爭權,會好好彌補先前的裂痕,可以繼續配合。
不是賈詡提醒,王羽還真未必能看出這一層意思,他的情商其實也不算高,要不是有了後世的見識,跟太史慈也就半斤八兩。
跟聰明入打交道,很省事,但也很累,說不準哪裡就是一個坑……王羽在肚裡腹誹了一番,繼續往下看。
徐庶緊接著提起了對俘虜的處理,雖然孔融把這檔子事兒攬過去,但徐庶還是有些不放心,在信中提起,希望王羽早日明確態度,最好能確立個章程出來。
徐庶的做法,和王羽的思路相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