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橋書吧BOOK。
第32節:報考細則(1)
報考細則
報考大學一般在12年級就開始進行,美國的高考不像國內或是匈牙利那樣還專門定好了高考時間(一般是在六月),美國沒有專門的所謂高考,只有一類考試,叫SAT,科目只包括數學和語文,但其嚴格程度與高考不相上下。
這種開始從十年級開始就可以參加,一年三次,時間大約是3月、6月和9月,可以一年考一次,也可以一年考三次,只要你願意。要是超過三次,分數也不可能有特別大的變化,所以一般人都是隻考三次。
我考過三次,最後一次考SAT是12年級的秋天,這次的成績最好,我自己比較滿意。
考完SAT以後,從9月份我們就開始要報考大學。一般都是12月31日以前,給自己所希望報考的大學寄去個人材料。
要在美國上大學,每個人都得考SAT。普通的大學,只要有SAT成績就可以,不過類似哈佛、耶魯等在美國排名居前20位的常青藤大學,還要加考一個SAT2成績。
SAT2,我們就管它叫Subjects,即一門課的意思,看上去很簡單,內容卻很複雜,包括有各種世界文化、世界歷史、物理、化學、微積分、生物,即所有高中學的科目都要在SAT2裡面考。
我報了好幾所常青藤大學,就必須得加考SAT2。高校規定,SAT2考試想考幾次考幾次,可一個人一次最多隻能考三種SAT2。如果是考文科大學, SAT2最好考跟文科有關係,比如世界歷史、世界文化以及文學等。如果要考理科大學,那就最好考物理、化學、數學之類。
出於興趣和為將來擇業的考慮,我選擇了文科。
報考大學時,我們得自己寫自我推薦信,一般都是自擬題目,當然有的大學也會指定題目,比如說你最崇拜的人是誰?或者是對歷史上發生的大事的看法等等,題材有時寬泛得嚇人。
很多大學還會有比較現實的題目,比如:你為什麼要報考我們大學?我們大學比其他大學有什麼好?無論再簡單的問題,也得寫文章來回答。
除了文章以外,他們還得看你高中的平均分,即高中每一年的分。比如說我的成績表是從9年級的上半年以後才有登記的,那麼我上10年級、11年級全年,以及12年級第一學期的平均分已經有了,就要在12月31號之前寄走。
目前大學只能知道我前半學期得的平均分,至於12年級後半年的,還得等一陣子。
分數以外,他們還要看看你都參加過什麼社會活動。這方面我毫不擔心,因為我自己創辦過俱樂部、舉辦了好多活動,還組織了樂隊,這些對我考大學都非常有幫助。
最後,校方還看你是否獲得學習之外的獎項,比如鋼琴、球類、游泳等等。
所有這些都完成後,還要有一封你的高中老師們寫的推薦信,最少三名老師。你得找到最瞭解你的——也就是能給你寫出不錯的推薦信的三位高中老師。因為不瞭解你的老師,他只會寫上:“這個學生在我們班裡得了高分,學習很好,他的家庭背景良好”等等,全是套話,顯得很不真誠。
可如果是跟你很熟的老師,他就會說一些關於你的故事。比如說我曾經幫老師工作過,或者我在班裡怎樣幫助同學,怎樣為集體做好事,他會寫出很親切、真摯的介紹,這將增加你被大學錄取的籌碼,所以一定得找個好老師。
虹橋門戶網。
第33節:報考細則(2)
我找了我在10年級時的老師羅伯、我在12年級的數學老師、文學老師,還有英語補習班的斯布蘭克老師。我請求他們說:“希望您能給我寫推薦信,因為我要報考大學了。”
我把大學的地址和信封都替他們打好,還貼上郵票,然後交給了他們。他們的信不能由我寄到大學,而是應該他們自己去寄,但我得給他們提供信封、地址和郵票。求別人幫忙不能把什麼事都一推了之,也不能讓別人破費,這是一條盡人皆知的潛規則。
此外還得需要教務長的推薦信。這種推薦信是最重要的,因為教課老師一直都會換,但教務長是從你進高中到畢業,他一直都管你,除非有問題,一般不會更換。
可是教務長一個人要管好幾百名學生,他不可能特別深地瞭解某一個學生,但讓他寫推薦信又是必需的。所以有時候我經常去教務長那兒聊天,讓他更瞭解我。就是隨便聊天而已,不能讓人感覺你去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