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部分

2。宇宙才是萬物之母

得到世界大部分科學家認同的宇宙大爆炸,並迅速膨脹而形成了宇宙。宇宙中又形成了星系、星雲,有機物集中的形成恆星或氣體行星,無機物集中在一起的因大小不同而形成巖體行星、慧星、隕石、宇宙塵埃以及能量集中的脈

6…2宇宙核大爆炸後誕生了宇宙衝星、射電源、類星體和星際介質等,同時釋放出大量的碳原子、氫原子、氧原子和眾多的有機分子。釋放出這些散落的碳、氫、氧原子必然飄浮在宇宙空間,它們之間經過長期的相互碰撞,化合成碳水化合物,進而又化合成核酸→核糖核酸→脫氧核糖核酸,生命的基礎形成了,才產生了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這些細胞在飄浮中遇到了諸如慧星、隕石等載體,便會附著上面,跟隨著載體在宇宙中游逛。由於爆炸後的溫度急速地降低,迫使它們只好處於“冬眠” 狀態,一旦有機會隨著載體降落到適合它們生長的行星上,它們便會甦醒過來,並開始成長為某種微生物和藻類。由於自然環境的不同,致使它們的分子結構也產生差異,才衍生出不同的植物和一些低階動物。

分子結構產生的差異能產生不同的物種嗎?那就讓我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證明吧。幾乎大家都知道甲醚和乙醇的分子式都是C2H6O,但它們的結構式卻是:H

H

H

H

∣(甲醚) H ― C ― O ― C ― H

(乙醇) H ― C

C ― OH

∣ H

H

H

H由此可見甲醚和乙醇雖然分子相同,由於其中一個氧原子在結構中換了換位置,便使其性質、功能、形態也隨之發生了變化。

複雜一點的又如石墨與金剛石也是分子式相同,因分子排列的結構不同而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物質。加上當時各種有機分子參與的數量各異,所產生不同的物種也就不奇怪了。

地球在宇宙中雖然是微乎其微的一顆小行星,但她卻是適合生命生長和成長的星球之一,所以地球上才會出現並生存著許多不同種類的初級植物和低階動物。

或許有人會問:同是宇宙中的有機分子,又都在同一個自然環境下,為什麼會衍生出那麼多的動植物呢?這或許是它們的分子結構差異或比例不同,合成的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也就不會相同,即使在完全相同的情況下,由於分子排列順序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生物和物種。隨著時間的推移,千姿百態的植物出現了,千奇百怪的低階動物也產生了(科學已證實了在5…6億年前的寒武紀生物“大爆發”時集中出現各種低階、較低階生物的事實)。但我們要探索的人類(包括一些高階動物)卻還沒有誕生。原因很簡單,因為人類和高階動物的形成要比初級植物和低階動物的化合物複雜的多,所以用的時間相應的也比較長。

人類的誕生又有別於高階動物,人類與動物相同的是都有物質性的形體生命,不相同的是人類還有一套得天獨厚的精神生命,所以人類才能成為萬物之靈。

要知道,從1995年人們才終於發現,在宇宙空間中我們現代人所知道的物質最多隻佔宇宙的三分之一,尚有三分之二的暗物質是我們根本不知道的。所以化合成人類的分子團如果吸收了某些暗物質的能量(如生命素),就讓人類成了萬物之靈了。

6…3科學家發現太空中的有機分子那麼人類又是如何誕生的呢?是否可以做如下的繼續設想:宇宙大爆炸產生的很多有機分子,它們有的化合成孢子和多種細胞附著在慧星或隕石上,等待著出頭之日,有的仍在宇宙空間任憑飄蕩,由於有機分子之間的親和作用,使分散的分子逐漸地形成了一個個複雜的分子團,就像人類最初的受精卵一樣是個小球體。就是到了今天,科學家仍能發現存在於宇宙間的50多種複雜的有機分子(見圖6…3),難道幾十億年前宇宙大爆炸產生的有機分子還能活到今天嗎?事實是當年宇宙大爆炸產生的有機分子早已得到進化,如今發現的有機分子或是近期類星體等爆炸所產生的。也再次證明當年宇宙大爆炸時可以或必然產生無數的有機分子。當年這些分子團在吸收更多的分子的同時在逐漸加大,從開始的幾奈米到後來的幾厘米。生命蛋內的有機分子透過長時間的化合,裡面的聚合物也在增多,諸如氨基酸、核糖核酸、碳水化合物、各種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