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3部分

要說到殺敵戰功,首推楊成獻,他指揮左翼騎兵作戰,已經成熟,殺敵無數。

對比之下,李謹行多領步軍作戰,殺的是菜菜的吐蕃步兵,功勞比不上對付吐蕃騎兵的楊成獻。

再有唐甜,對吐蕃致命一擊是她打出的,這份功勞絕對頂級!

但馮小寶將李謹行列為功勞第二,他誠懇地說出一番話來,使得李謹行自己覺得馮小寶是對的,劉審禮也勸他從了!

未知馮小寶說出什麼道理來呢?(未完待續。)

第三六八節 論功

“第一次大非川之戰,有種種原因,但一個重大的原因是將帥不和!”

當是時,薛仁貴進兵烏海,留郭待封率2萬人守護輜重、糧草,令其於大非嶺上憑險置柵,構築工事,使之成為進可攻退可守的前沿陣地。

不想郭待封自恃名將郭孝恪之後,不服薛仁貴管制,擅自率後隊繼進,又未能及時與主帥會合。吐蕃軍抓住戰機,以20餘萬之眾邀擊其部,郭待封不能抵敵,輜重、糧草盡失。

八月,吐蕃軍在欽陵指揮下,以40餘萬大軍逼唐軍決戰。薛仁貴無險可據,更無糧草供應軍需,大敗,幾乎全軍覆沒,薛仁貴等“與欽陵約和而還”

此乃第一次大非川之戰之時的將帥情況,其實與第二次也頗有相似之處。

馮小寶的情況比起薛仁貴更是不堪,他太年輕了!

老薛是一步一個腳印升上來,照樣給郭待封看不起,馮小寶,雖說打過一些勝仗,但他的資歷和戰功比起李謹行差了不少。

李謹行出身土豪,為靺鞨酋長突地稽之子,突地稽是大唐的左衛大將軍、燕州刺史、耆國公。

馮小寶?

他小販出身,與出身豪門的李謹行是一個天一個地。

他才二十五歲,就算天天打仗也能立多少功?

而李謹行已經在戰場上浸淫許久,僅在高句麗就泡了許多年,功勞極多。

因此馮小寶與李謹行身份距離之大,還超過了薛仁貴與郭待封之間的距離。

馮小寶執掌軍權時,也不是沒有人去遊說李謹行,勸他去反對驪小寶的軍略,認為一介毛頭小子,有什麼資格去指揮老軍頭們?

但給李謹行拒絕了,服從了馮小寶的命令,沒搶著去指揮騎兵,只指揮步兵攻打肉腳吐蕃步兵,結果給楊成獻指揮騎兵,取的戰果更大。

有人說風涼話就說馮小寶在照顧自家的兄弟,然而李謹行沒有計較!

他不挑頭鬧事,還維護馮小寶的權威,堅決執行主帥命令,他不挑頭,令到有心人等,徒呼奈何。

馮小寶作戰計劃得以順利實施,所以他認了李謹行為首功。

……

第三功勞給了劉審禮,認為他果敢堅毅,不懼強敵,牽制了吐蕃人的大量有生力量,給主力殲敵創造了機會。

一定程度是花花轎子人抬人,高位者相對容易獲得利益。

第三功勞給了楊成獻,他指揮騎兵,力拒吐蕃精騎,是為鐵壁,功不可沒。

說起來第四功勞的唐甜,致命一擊由她打出,功勞與楊成獻不相上下,不過她是女將,又來自不出仕的唐家,因此讓給楊成獻佔先。

至於其他人等,則依殺人頭數、指揮的重要性和戰場表現等論功。

三位大佬一一審閱,基本透過,這時就喚來馮小寶的幕僚長崔千尋進來正式上一份詳細的奏摺。

這回可是正宗的駢四儷六文章,主要報告交戰的總過程,另有附片,交由其他幕僚完成,分為兩部分,一是功勞簿,將需要朝廷賞功的將士們的勞功一一報上,二是完完整整的戰地日誌!

敵我雙方的態勢,敵我雙方的作戰過程,戰略決心的下達,將士們的表現,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馮小寶的參謀制度好處就在於這裡,中國歷史上打仗打個不停,但很難見到比較象樣的記載,多是春秋筆法,經常是一筆帶過,弄得後人不知所云。

參謀制度還沒有成為唐軍的“標配”,唐軍將領多有幕僚,但他們不是參謀。

而馮小寶這一系統的將領們普遍建立參謀制度,打過仗就有較好的總結,勝在哪裡,失誤在哪裡,一一總結列明,對於軍隊的好處巨大。

崔千尋完成了初稿,交給三位大佬傳看,劉審禮看畢後道:“我們還忘記了一個人!”

“誰?”馮小寶忙問。

“李中書令(李敬玄)!”劉審禮應道。

他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