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7部分

進攻時後排的輕騎兵越過前排首先出擊,衝鋒時以千人隊為單位逐次衝到敵陣近旁發射弓箭,然後折返,這樣迴圈往復,連續不斷地將敵軍籠罩在蒙古人的箭雨之下。等到敵軍承受不住弓箭的攢射,陣線散亂時,輕騎兵向兩側撤退,讓出空間給重騎兵完成致命一擊,同時向敵人兩翼迂迴包抄,不放走敵人的一兵一卒。

另一種慣用戰術就是佯裝退卻。當遇到強敵時,他們會故意亂糟糟地撤退,顯得喪失鬥志,引誘敵軍緊追不捨,然後趁敵人隊形散亂時,突然回頭痛擊或者是回馬射。

進一步的是韋有極好的戰場觀察能力…望遠鏡,可以對敵情作出準確的判斷。

敵人的一舉一動,都有掌控中。

更有參謀本部的好處了,參謀本部會集思廣益,預備所有情況下的行動方案。

經常,將軍們打起仗來,好象“炒菜”一般,一盤盤的作料依次丟下鍋裡,有條不紊,菜炒熟了,敵人也就完蛋了。

非常的輕鬆,韋集團的戰損較低,大夥兒從軍好象一個職業般,有危險,但是危險性比以前低多了,而回報卻大多了。

軍人們遂都“安居樂業”,士氣高漲,戰鬥力極強。

大食軍就杯具了,唐軍騎兵弓技高明,一射一個準。弓力強勁,洞穿他們的裝甲如穿紙!

唐軍重騎裝甲則防禦力出眾,有效地抵禦了大馬士革鋼刀的威力,往時殺人如斬菜切瓜般的大馬士革鋼刀經常砍不進唐軍重騎。

而他們的馬刀殺傷力,不在大馬士革鋼刀之下,且有亂七八糟的長形兵器如狼牙棒、馬上陌刀、長槍、大刀、斧頭等,讓大食軍防不勝防,更有甚者,唐騎甩出套馬索,將大食勇士給拖下馬去,然後一箭射之,或者拖了回營,讓大食軍膽寒不已!

此為民族特色,有這麼大的優勢,主要還是突騎施部族舉族投向韋,提供了足夠的騎兵兵源,讓他“羽翼方成”,飲水思源,韋對於突騎施部族非常好,突騎施的郡主“烏瑪”為他生育了兩個孩子,在伊犁河地區組建了一個小幕府實行自治。

因此,哈里發軍隊一路逃跑,吃夠了苦頭!

唐騎一路纏戰,哈里發軍隊損兵折將,處於追不上,打不著的窘態,而唐騎每一次攻擊則讓哈里發焦慮與悲慟!

他喪失了大將哈桑!

第七六五節 哈桑之殤

哈桑乃哈里發麾下最精銳的禁軍統領,乃勇士中的勇士!

哈里發能夠一路奔逃,多賴於他率軍對唐騎進行反擊。

他率騎兵驅逐唐騎,因為阿拉伯馬快捷,速度可以追上唐騎。

馬重要,人更重要,他勇敢,戰鬥中身先士卒,充當了救火隊員的角色,為驅趕唐騎而不遺餘力。

……一隊唐騎約有千人近前射箭,他們極是囂張,人數不多,徑往大食中軍的鷹旗而去,繞著大食中軍打轉,象足了一千隻討厭的大蒼蠅般。

正面防禦用盾牌的話還可以抵擋箭枝,但唐軍方位改動,而大食軍人裹在軍中前進,被人遮住視線,不知箭從何來,就會禍從天降。

不時有人中箭掉馬下,當軍隊跑開時,地上就會有一具具的身體(活的)和屍體(死的),還有他們的馬匹沒了主人又沒人帶的話,茫茫然地留在曠野上溜。

弓騎極是可惡,弓騎就該死!

大食軍人眼中冒出了仇恨的火焰,但要對付唐騎不容易,首先大食弓騎比不上唐騎,做不到雙方對射,當出動去打唐騎時往往遭遇唐騎的暴射,唐狗們專門射馬,然後揚長而去,恨得大食騎兵牙癢癢的。

馬匹是騎兵的半條命,是騎兵的好夥伴,他們專門射馬,大食騎兵不恨才怪。

不過,這次又不同,出來攻打唐騎的大食騎兵疾馳如風,象離弦之箭撲向唐騎。

領頭的官兵們個個手持長矛,領頭一人,身材魁梧,勇武有力,正是哈桑。

唐騎倒不慌不忙,向著哈桑亂箭射去。

只見哈桑將長矛舞得密不透風地,往他射去的箭枝都給他打落。

箭再急、再快,也給他擋了下來!

而跟隨他的部下,同樣是高敏分子,使用長矛打箭,把箭打落,中箭者不多,而且只要不中要害,他們依舊堅持。

這批軍人是哈桑精心挑選出來,專門對付弓騎。

既然箭枝上敵不過唐騎,那麼就擋箭吧。

哈桑把箭擋下,雙腿發力一夾,阿拉伯馬速度再增,快到讓一些瞄準他的箭都落在了馬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