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大喜功,不諳兵法,竟以騎兵攻城,前所未聞,朝廷騎兵得來不易,造成嚴重傷亡!”
……
大殿上,正諫大夫薛元超唸完修明仁的奏摺,狠狠彈劾馮小寶,大夥兒都知道咋回事了。
皇帝陰沉著一張臉,馮小寶是他提拔於草莽之間,倍加恩賞,寄予厚望,卻鬧出此等問題,豈不讓他大丟面子。
當然,也有可能是修明仁誇大,惡意攻伐,但正如張大安所講的:“修都護乃軍中宿將也,說話不至於假!”
張大安,開國公張公瑾之後也,為同中書門下三品,位高權重,此話一出,諸人難以反駁。
“不然!臣以為此乃手足參商也!”
元萬頃陣營問題,不得不幫,儘管他也對馮小寶妒忌不已。
“雙方職事官階相同,不同隸屬,出現爭執份屬正常。”元萬頃故作輕鬆地道:“不信,我們可以看看馮將軍的奏摺,必定不會給修都護講什麼好話。”
他話題一轉道:“馮將軍乃客軍,遠來救援,此為大義也,臣以為,安西都護府副都護修明仁一意爭權,並不理讓,試問,將來誰還敢救援友軍?臣向天皇與天后建議,當兩相和解,著兩軍同舟共濟!”
他是中庸之道,李治臉色稍雯,他也不想他自己提拔的將領在前線丟臉。
不想中書侍郎李義琰嗤之以鼻道:“笑話,軍中最講軍令統一,政出多門乃是大忌,兩相不服,兩兩誤事!”
他朗聲道:“唯今之計,當將馮小寶調離西域,然其兵既到了西域,一來一返,浪費軍帑,可令馮小寶歸於修明仁的指揮,如此軍令統一,以利軍事!”
眾人紛紛點頭,畢竟人家老將,資歷高,(散官)官位高,豈能讓修明仁居於馮小寶之下!
元萬頃一聽就覺得壞了,這建議給他執行,那馮小寶還不得給修明仁圈叉圈叉了!
情急之下:“臣以為,馮小寶自治軍以來,多為孤軍作戰,都獲成功,若讓其居於他人之下,不利其軍也!”
來恆聽得大笑道:“荒謬!國之大戰,諸將彙集,豈有單領一軍獨立諸軍之外,當集中一切力量,力破吐蕃!退一步而言,馮將軍協助修都護,可以大軍聯合行動之訣,有利於他將來獨擋一面,他正缺乏這樣的經驗!”
來恆的話,說到了李治的心中,他頻頻點頭。
畢竟來恆聰明,不與皇帝爭議之前修明仁彈劾馮小寶其罪真偽,否則皇帝下不了臺,惱羞成怒之下,與諸臣硬頂,誰都沒面子。
所有的大臣都以為好啊,馮小寶嘛,你這麼年輕,就多多聽聽老將的教誨吧!
就連皇帝也以之然,皇后持不同意見!
“馮小寶自入伍以來,積極進軍,殺敵數萬,而修明仁之前如他這樣年齡,豈有多少功業,其守成有餘,進取不足!本宮以為,可令其獨立一軍,不受他人節制,俾使大功告成也!”
皇后硬頂皇帝和大部分與會大臣,只得元萬頃一人支援他,但元萬頃的根基淺薄,敵不過諸臣,還是皇后上陣硬扛。
李治乃優柔寡斷的人,而且也怕皇后,給皇后這麼一說,頓時拿不定主意了。
然而兩宰相都堅決要求軍令統一,馮小寶只能屈居於修明仁之下。
嘿嘿,大唐的大臣都是有脾氣的,可不同於最後一個皇朝的奴才!
正在此時,又一份安西都護府副都護修明仁的奏摺到來,這次是正諫大夫薛元超首看,負責給大夥兒念一下。
他飛快地看過奏摺,臉色有夠精彩!(未完待續。)
第二六八節 死亡行軍
這份奏摺是前一份之後一週送出,沒想到正好趕上前一份的廷對。
當薛元超唸完奏摺,大殿上一片寂靜。
修明仁首先是請罪,表明他先前失察,不意馮小寶乃國之棟樑、大唐精英,年齡雖稚,卻經驗老到,擊潰吐蕃人無數(真的是數不清哦)。
針對頭一份奏摺,他自個兒批駁自己:
一、馮小寶率部轉戰三千里,自身傷亡慘重,故在龜茲城下休整,不是不肯戰也!
二、讚揚馮小寶不是欺凌友軍,而是狼性十足,樣樣爭先,雖不謙虛,但軍隊確實需要這等捨我其誰的英勇之氣。
三、確因部隊傷亡過大,無法與友軍配合。
四、非以騎兵攻城,而是以騎著馬的山地師前去攻城,山地師爬懸崖如平地,破城實屬易事耳,對於山地師有諸多美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