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沒人搭理,有什麼用?有了國會,只懂拉鋸扯皮,有什麼用?有了一大堆規則,當官的不去遵守,為民者不去奉行,陰謀者以自由之名行罪惡之事,那這些規則有什麼用?國會開的再早,立憲立的在及時,也是紙糊的,一戳就破。
嬰兒長成大人尚且需要學習十幾年,慢慢頓悟,你以為西方那一套,拿來就用,用了就懂?
舉國狂熱之下,沒有人會冷靜思考,這一切註定只能葉開一個人去拼了命的實現,他壓了壓手,微笑著制止了滿堂的喧鬧,儘可能心平氣和的說:“原來是這樣,各位的拳拳愛國之心,良弼深感佩服,不過有些事良某就多少有些不明白了,朝廷此前已經發布上諭,下旨九年立憲,逐年增進,等到宣統九年(1916)時,憲法當立,國會自開,為何非要現在喋喋不休?”
葉開的疑問,這些狂熱立憲派們自然有一套說辭。
“良公啊,中國為魚肉,列強執刀叉,國會晚一天開,不知有多少土地被割讓,不知道有多少財富被訛去,我人民將永不得翻身。”
“國會既然要開,那不如早一天開,這樣國家也可早一天拜託貧弱之列,民族幸焉,百姓幸焉。”
“。。。。。。”
葉開保持著微笑,沒有回答,他耐心的聽完,心中卻有點微微的痛心,愛國心很對,可有的時候卻起到反作用,好心幹壞事,這樣的例子還少嗎?
“那既然這樣,明日良弼就代為陳奏,諸位敬請等候,至於聖上是否採納,良弼也不知曉,但願這是一件吉事。”
談過來談過去也沒什麼意思,葉開索性答應了下來,這也相當於軟性的告訴他們,你們可以走了。
“多謝良公!”
眾人起身拜謝,葉開也站起身來,“諸君不用客氣。”
請願團的人滿臉欣喜,今天又說動了一位大臣站在他們這一邊,這等於給他們的意願增加了不少成功的籌碼,剛要滿意的轉身離去,面前忽然輕飄飄的傳來了一個聲音。
“良弼聽說西方大樓的營造方法與我國不同,不是磚木斗拱,也亦非榫卯鐵釘,而是用鋼筋砂石混煉而成,聽說美利堅國的雲霄大樓能達百米之高,可這鋼筋砂石重量極大,怎能越蓋越高,也沒有一朝垮塌,這是什麼道理?不知哪位留樣的代表能為良某解惑一二。”
眾人聽聞,停住了腳步,不少人都面面相覷,他們學的西方政治制度,誰知道這大樓是怎麼造的?
“這。。。。”
沒有人能答的上話,他們也不知道葉開問這話是什麼意思,蓋大樓和開不開國會有什麼關係?
葉開擺了擺手,面露失望之色,轉身離去前,留下了一句話,“若是有誰知道,請再來拜訪良某,不過,良某也是好奇,這學自西方樣式的屋子,連如何營造都不知道,尚未建好,就要住人,那不是要弄出人命嗎?”
葉開說完,徑身離去,留下請願團的那一幫人,不知所故。
第一百三十九章 上達天聽
(第二更)
返回了書房,葉開一個人閉門沉思。
問題的答案他很清楚,要想大樓蓋得穩,關鍵是地基打的牢固,沒有一個堅實的基礎,樓即便是蓋得再高,裝飾的再華美,也會一朝坍塌,蕩然無存。
就拿美國的帝國大廈來說,447米的高度,地基就深達127米,幾乎佔到了表面的三分之一,八十年來巋然不倒,成為美國夢的標誌物。
治國也是這個道理,特別是當下清末的現狀,綿延二千餘年的政治制度打下了十八層地獄,而代替它的新制度又水土不服,就在這種幾千年難得一遇的真空期裡,毫無可靠制度保證的中國不亂才怪,當時之人沒有足夠的政治智慧,而有智慧的人發不出聲音,或者聲音太小,自1912年,綿延近四十年的大亂鬥由此開啟。
因為特殊的原因,葉開站在上帝視角上才能看清這一切,但如果設身處地,又有誰知道?如果不是穿越者的bug身份,葉開恐怕自己也不敢擺著胸脯保證:我就一定能夠不成為國家分裂的一個小小幫兇。
但換句話說,也正是因為葉開的特殊身份,給他一次千載難逢的改變歷史的好機會,他不僅要把握住,而且每一步都要做到精準無缺。
現在,困難就擺著面前,請願團的聲勢越來越大,整個京城的眼球都被調動起來了,有了首都這個發聲口,他們的一舉一動就會被無限放大,或許,過不了多久,一場波及全國的大情緣,將會如期上演。
在紳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