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0部分

或者說:他們當時雖在現場,卻不理解趙興他們在說什麼,理解不了這場談話的意義!

周邦彥的記憶只到了這裡,“一賜樂業”人擁抱在一起哭喊時,他已經醉了。等他醒來,發現自己已回到城裡——不,是回到相國寺碼頭,一艘獨特的海鰍舟搖晃著,正在駛離岸邊。沒等周邦彥詢問,一個老者鑽進船來,向他咧嘴一笑:“周太學,小老兒焦觸。興哥兒安排你坐這條船,我們直駛廬州,太學可以到廬州碼頭再下船。”

沒有船能直駛廬州,因為到廬州走水路,要到瓜洲拐向長江,在無為軍轄內逆濡須水進入巢湖,穿過巢湖再逆流進入淝水……焦觸所說的“直駛”,意味著這船需要拐來拐去,繞很大一個圈子。

周邦彥感念趙興的仗義,禁不住整整衣冠,向東稽首。

這時,趙興正進入蘇軾府邸……

第一部 華麗的前奏曲

第1068章 寒食節裡燃起的新火

今天是清明節,宋代清明被稱為“寒食節”,這一天,不能舉火做飯,只能吃冷餐。需要等到傍晚的時候,再點起“新火”,由宗族中年長者將“新火”分入各家各戶,這叫“分新火”。

一般來說,這一天是不進行拜客的。因為不能舉火,主人沒法招待拜客的人。

“寒食節”的風俗於宋代發展到鼎盛,但過了宋代,這一節日正式消亡,消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宋代是個商業社會,汴梁城百姓連喝的水都向挑夫購買。“寒食節”自家不能點火做飯——簡單,上街去吃。

而宋以後,中國迴歸農業社會,或者說回到原始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社會。經濟力量、商業模式,都決定了宋以後的朝代,消費不起“寒食節”這樣的節日。

趙興進房的時候,院裡正在賭博,除了蘇軾一家人外,屋裡還有蘇軾的弟弟蘇轍,蘇轍的長子蘇遲、次子蘇適、三子蘇遠,以及兩家的各房女眷。

趙興這時能登堂入室,實際上是拿蘇軾當自己家人。蘇軾也而用家人的態度接待趙興,並將其介紹給蘇轍一家人——這是趙興第一次見到蘇轍,這位小蘇學士現在是戶部侍郎,也就是類似於“財政部主任”的大官。

趙興以前打聽過蘇轍,似乎這位蘇軾兄長在文學上不如蘇軾,但在會計學上卻是赫赫有名,去年他與戶部尚書李常等人主編了《元佑會計錄》三十卷,應該算是中國會計的“祖師爺”。

相比於蘇軾那咄咄逼人的處事態度,蘇轍顯得很謙和,他微笑著的與趙興打過招呼,開口便鄭重謝過趙興送來的靴子。

原來。蘇轍與兄長使用的是同一家靴店,趙興只說讓唐老闆給蘇學士一家男女都做套靴子。很不幸。蘇軾一家,父親是“老蘇學士”,蘇軾自己是“蘇學士”,兄弟是“小蘇學士”。有人付錢,靴店唐老闆又正好有求於趙興,便自以為是地將蘇轍一家子的靴子也包圓了。

事後。趙興壓根沒看賬目,這種小錢他交給馬夢得稽核,馬夢得以為這是趙興的本意,大筆一揮,把款全付了。所以才有了今日地致謝。

蘇軾一家子對趙興的禮物沒太介意。因為他們經常收到趙興送來地小東西。比如:蘇遁回家不久,還吃不慣蘇軾家中的口味,程阿珠每天都送來一些小菜、滷味、水果,連她逛街購物都忘不了給蘇遁買點小東西,所以蘇軾接到趙興府上送來的靴子,沒大驚小怪就收下了。但蘇轍那裡不同。

蘇轍與趙興沒有見過面,雖然他曾聽蘇軾談起過此人,但還不覺得雙方熟絡到可以接受對方靴子的地步。他不好直接向趙興詢問。轉而向王夫人打聽。此後,他雖在王夫人的勸解下,收下了靴子,但心中一直惦記著當面向趙興致謝。

“離人呀。靴子很好,恰逢雪後收到你的靴子,我全家上下都很謝你,到叫你費心了,來。孩子們。謝過離人叔叔”,蘇轍招呼自己孩子上前當面致謝。

蘇軾哈哈笑著。翹起腳上地皮靴,得意地炫耀說:“那日我在貢院,突然閣長童貫送來一雙靴子,他倒沒來得及說這是誰讓他送的,便急急走了。但我一看靴子的新奇製法,就知道:定是出自離人之手——瞧,麻逸龍血樹做靴底,唯有離人有這樣的大手筆。”

蘇軾沒說的是:當時化雪了,地上泥濘,他地鞋子溼透,腳底冰涼。正在煩惱時,出宮辦事的童貫丟下一雙新靴子,令他從心裡感到溫暖。

這種硬木底的鞋子,連靴底都細心地雕上了波紋狀的防滑齒,堅硬的靴底踏在地上響聲清脆,令他飽受同僚羨慕,感覺這份照顧,很有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