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想了。”
“當然!”高俅回答的很堅決。
其實,蘇軾在杭州做的事情,也就是現在所謂地“投石效應”。他先用官府投資向災害嚴重地市面上投下一筆錢,利用這筆錢刺激經濟的復甦,而趙興過去提到地膠州大運河的事,也是基於這個想法。在這個災害連連的年代,迫切需要其中一個大型投資專案。但……
最初倡導膠州大運河的範鍔已經貶官到了黃州,任黃州知州。現在李常也貶了。但膠州大運河的運作實際上並沒有平息,自範鍔提出這個想法後,民間資本都在測算這條大運河的可能收入……但現在,黃河一條支流乾涸了,僅剩的那條支流水淺的也行不了大船。所以,許多商人已經開始打退堂鼓。
而《放夫令》一發,又從官方層面堵死了膠州大運河的最後出路,這個宏偉的計劃看來除了具有軍事意義外,已經不具備獲利空間。
“不行,杭州地道路必須完成。為山九仞,不能差在最後一筐子土上,大工程他不讓搞,我們就肢解,反正還有一筆工程款,沿途的道路都已經規劃好了,就讓他們分包。將土地分包給個人,把修路工程化割為一小段一小段。
還有,你去找我老師,讓他上奏暫緩解散廂丁,就說杭州經過大災。人口銳減,二十萬廂丁百姓不堪負擔,不如依據《放夫令》。將他們遣散進入民間。奏章裡還要請老師保證,遣散這群廂丁不用朝廷出一個錢,而且來年保證為朝廷增加稅收。
奏章最後,還要強調:這事越快越好,現在儘快遣散廂丁,他們還能趕得上耕作,等這一季耕作完畢。這些人就能自食其力了。“
高俅愣了一下。笑著說:“明年,老師的任期可就到了。你這是替他人做嫁衣。”
趙興指了指自己的城堡:“這是我的家鄉,我是在為我的家鄉謀福。”
高俅說罷,扔下手裡地殘葉,站起身來說:“來回公文這一耽誤,我們也可以把路修好了。”
“好,你去找老師些奏章,我召集杭州鄉紳,討論安置他們的問題,咱們分頭行動。”
高俅匆匆而去,趙興馬上分遣人手,四處召集他熟悉的鄉紳,開始商量廂丁安置問題。
其實廂丁安置問題趙興早有準備,根據他提早測算的結果,杭州附近閒散的荒地上,還可以安置七萬人左右,剩下的就需要杭州鄉紳們的努力。
青瓦臺最大地會議室內,趙興在長長的會議桌中央擺上了百十張圖紙,這些圖紙排成長長的一條長龍,而且似乎沒有盡頭,趙興還在一張一張擺,直到圖紙鋪滿了桌子,他才回到首座上,拍拍手,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桌上的圖紙大家都看了,我這裡還有一些圖紙擺不下,這些圖紙有人看地懂,知道是幹什麼。但看不懂也沒關係,這麼多圖,總有你看懂的。而那些看不懂的,我回頭可以詳盡解釋。”
趙興拿起一根棍子,一揮手,棍尖點在其中一張圖紙上:“這張圖是紡機圖,它可以帶動三十多個織布梭,動力可以採用水力,也可以採用風力或者蓄力。
這張圖是一種新式農具——圓盤犁;這張是新式馬車,這是新式風車磨坊……這些圖紙是我多年收集地圖譜,其中包含了大宋各個行業的機械器具。這些圖譜有的出自密州鄧御夫,有的出自夢溪先生沈括,但請諸位放心,我已經得到他們的許可。
這是我從幾百冊書中精心挑選的,選用它們將會極大的改善各位地作坊產量……諸位都知道,我杭州前鄰大海,背靠運河,水資源豐富,適合發展各種作坊。尤其是紡織,各處地棉花可以透過運河匯聚於此,在銷往四方,甚至運往海外。所以這便利不是別處能得到的。
今天,我在這裡發起杭州商會,入會金額一個金幣。條件是幫我安置十五萬左右地廂丁。這些都是壯勞力,每個同意安置的人,我會向他介紹桌案上的圖紙,讓他利用那些閒職的勞力開辦作坊謀生。
小作坊,三五個人也可以幹活,在自家庭院裡的閒餘房間就已經足夠,無論你吃下一個人手。還是一百個,桌上的圖紙都任你們選擇。
有人說了,放著這麼好的專案,你為什麼不自己幹?諸位,這裡有三百多個專案,總共需要僱工十幾萬,我一人辦了,第一是沒那麼大精力,第二我怕御史彈劾。
不過,諸位也不能白拿走這項產出。每個開辦作坊地人,我都要佔一點的股份,不多,只佔一成五。其中一成給我家小妾添妝,那半分……各位都知道府尊大人開辦了一個免費施藥的廣濟院,我打算把那五分給廣濟院。並幫廣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