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政“金盃”
瀋陽金盃客車廠是一家組建不久的工廠。1987年,瀋陽農機汽車工業局將局內的50多個小型的汽車修理和部件工廠拼湊在一起,由快到退休年齡的副局長趙希友出任廠長。趙希友雖已年近60歲,卻是一個很活躍和有闖勁兒的實幹家。金盃建立之初,人員渙散,裝置老舊,資金缺乏,幾乎一無是處。趙希友想到了發行股票的辦法。根據當時的報道,金盃是東三省第一家被允許公開發行股票的股份制企業。趙希友的募資規模是1億股,每股1元。為了融到資金,趙希友使出了渾身解數,甚至跑到北京國家體改委的大院裡貼布告賣股票,引得好奇的媒體記者對這個新聞大加報道。不過,趙希友擺攤一天,也只賣出了2.7萬股。就這樣,從1988年底開始發行股票,歷時1年有餘,趙希友還剩一半股票在手上。但其東北人的血性和率直至今不改,他回憶道:“和仰老闆接觸後,可以說我們倆一拍即合——不管你現在在汽車行業地位第幾,將來誰能弄到錢誰就是大爺,就能很快發展上去。”
就是那個時候,仰融北上,以拯救者的形象出現在了焦頭爛額的趙希友面前。他開口講的第一句話就是:“請你把剩下的股票都賣給我吧。”趙希友說:“能上市嗎?”讓趙希友匪夷所思的是,他說:“我要讓金盃成為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
有這個承諾作條件,1991年7月22日,註冊地在百慕大群島的“華晨控股”買下金盃4600萬股記賬式股票。4600萬股股票放在二十個紙盒箱裡,從瀋陽空運到上海,存到七號樓的地庫裡,仰融還專門請來了武警看守。又用了半個多月的時間,從中國金融學院、上海財大找了一些學生一張一張地在股票上填上人名,過戶。於是,他成了金盃的大股東。
“海外上市的想法,是我1991年起就有的,憂國憂民,想給中國擴大一點國際影響。理論上行得通,但是怎麼操作,卻沒有個案。但那個時候是人有多膽大,地有多大產。”仰融說。
仰融曾和趙希友探討過,能不能把金盃整個拿出去,但是發現國營企業有很多“辦社會”的東西,海外接受不了。於是此路被否定了,進而開始想能否切塊精華出來。趙希友告訴仰融,金盃下面有個瀋陽轎車廠,當時從豐田引進了海獅第四代,模具裝置都定了貨,但是缺錢,很多外匯付不了,趙對這個專案極為看好,提出要與華晨合資。
為了不突破3000萬美元的省市審批許可權額,這個專案成立的合資公司(即金盃客車)的註冊資金定為2998萬美元,其中,“華晨控股”作為外方將1200萬美元現金從境外匯到瀋陽,即佔股本的40%,中方為金盃集團。這是1991年7月,金客外方股權海外上市和金盃集團國內上市同時進行。
趙希友認定,仰融最大的特點就是注重對國內國際大形勢的研究,在這個基礎上作出企業的一個發展策略。
仰融堅信1989年後困難的政治時局會漸漸好轉。事實印證了仰融的判斷。1992年初,署名“皇甫平”的文章從上海《解放日報》一出來,仰融立即飛赴美國,仰融迅即赴美。在紐約,美林證券分析師汪康懋正翹首等待著他。在汪康懋的牽線下,第一波士頓證券公司答應做瀋陽金盃上市的承銷商。
*南巡講話發表後,仰融立即在紐約正式啟動上市工程。他給中央最高層寫了一個報告,說,“既然國內有了A股,那麼還應該推薦一個公司到紐約股票交易所,表示中國企業要國際化,中國要國際化,以此說明中國新一代領導人繼續走*改革開放路線不變。”這個題目果然被批准了,為此特意成立了一個對外保密的小組,因為課題太新,害怕做不成。有了上級的支援,事情進行得很順利,各部委一路綠燈。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仰融:在“資本迷宮”裡走失(3)
儘管汪康懋對瀋陽金盃的落後狀況有了充分的心理準備,可還是被眼前的景象嚇了一跳。當時的企業現狀是,金盃幾乎沒有什麼優質資產,其主要出產的海獅客車每年只能賣出2000輛,有99%的零部件都是從日本進口的,時值日元狂漲,工廠的回籠資金還不夠買零部件。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紐約證券交易所一向以規範嚴格而著稱。可是,在汪康懋、仰融兩人的運作下,瀋陽金盃的上市檔案竟透過了美國證券監管機構的審查,最終得以被批准上市,主要得益於美國資本市場開始對“中國概念”特別青睞。
在上市過程中,英語不太好的仰融其實只去了兩次紐約,把美國方面的大部分事宜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