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5部分

“上!”崔連星下達了最後的命令。

砰!地一聲巨響,軍士一腳將門踢開,數百名士兵一起湧進衝進了圖蘭的院子,院子裡堆滿了大小箱子,大多敞開,裡面皆是所買的蜀錦吳綾,現場一片雜亂,已經人去屋空。

崔連星大步走進了小院,沉靜的眼中終於忍不住閃過了一絲遺憾,只可惜他還是慢了一步。他仔細地在屋內院中尋找線索,但最後還是一無所獲,對方是一個極為狡猾的敵人,他所丟棄的東西沒有任何線索,而可能留下線索的東西卻一樣也沒有納下。

崔連星沉吟片刻,他忽然命令手下道:“馬上去找畫師。圖影全城緝拿,提供線索者賞五千貫,隱匿者以叛國罪論處!”

長安城立刻***起來,一隊隊士兵在大街上巡邏,準備隨時接收線索搜查,而城內的突厥人卻人人自危,他們的房東、鄰居紛紛將他們舉報,不停有士兵衝進各大客棧、酒樓搜查,整個長安城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大明宮紫宸殿內也一樣嚴肅緊張。這裡在舉行張煥即位後地第一場廷議。廷議是處理權力僵持地一種方式。當張煥對相國地重大決定有異議時。他不會硃批敕令。沒有皇帝地硃批。相國也不能擅自決定重大事件。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大家坐下面對面地談。把事情講清楚。今天地廷議便是發行紙幣問題。應該說這是張煥考慮已久之事。唐朝地貨幣是銅錢和絹。前者份量太重、攜帶不便。而後者更是難以儲存、流通性不強。早在隴右時就不斷有商人向張煥建議以金銀幣補充銅錢。方案雖好。但終因金銀地產量太小而未被採納。

在他即位後不久。鹽鐵監令楊炎便向他提出了一個重大地稅賦改革方案。改丁戶納稅為按田畝、財產多寡納稅。並實行貨幣納稅。改按田畝納稅可以有效制衡土地兼併。但因影響太大。張煥在皇位沒坐穩之前認為實施地時機還不成熟。

而實行貨幣納稅阻力就小得多。最直接地好處就是在不增加百姓負擔地同時。大幅度提高稅收。簡單地說。就是可以大量減少糧食黴爛以及運輸途中地損耗。而且可以避免實物徵稅過程中地徇私舞弊。比如某地收了一百石糧稅。可最後運抵京城只剩下三四十石。當然。糧食減少地名目繁多。路途損耗、儲藏黴爛等等。十分光面堂皇。但實際上卻肥了一大批地方各級官吏。

但實行貨幣納稅卻有一個問題。就是銅錢不足。由於銅料限制。大唐每年地鑄幣量是二百五十萬貫左右。十年前僅僅是勉強夠流通用。但隨著物價上漲。尤其是米價地上漲。一貫錢還不足買三鬥米。嚴重時鬥米千錢。銅錢明顯背離了價值。這樣許多商人和大戶人家都大量儲存銅錢。使得市面上地銅錢越來越少。很多地方都退回到了以物易物地原始狀態。這種情況下。如果再推行以貨幣納稅。那錢貴物賤地嚴重局面必然會產生。將極大傷害農民地利益。所以貨幣問題就成了所有改革地瓶頸。而尋找新貨幣就成了當務之急。

這就是張煥急於推行紙幣地深層原因。他認為並不複雜。其實就是將飛票小額化、定額化。改名為寶鈔。為此。他大量積存金銀。以作為發行寶鈔地信用抵押。但沒想到在張延賞剛提出發行寶鈔地建議便被相國們斷然拒絕。讓張煥地心裡怎麼能平衡?

參加廷議地官員除了兵部尚書元載在河北處理契丹人之事尚未歸外。其餘六位相國皆出席了廷議。除此之外。還有與財政租稅相關地部寺負責人。新任戶部侍郎劉晏、太府寺卿張延賞、少府監令郭全、鹽鐵監令楊炎、新成立地土地田畝監令裴明遠等等十幾人。

“各位愛卿,朕之所以召開這次廷議,是緣於前兩天太府寺卿張延賞的一道奏摺,關於發行紙幣一事,這個奏摺已經被韓相國所否,理由竟是於制度不符,但朕以為這個否定的原因是否輕率?朕不敢苟同,此事事關重大,所以朕召集這次廷議重新探討此事。”說罷,張煥取出張延賞的奏摺遞給了身旁的宦官,宦官又交還相國,請各位傳遞瀏覽,事實上,張煥在昨天便已照會過各個參會的大臣,大家心中都有數,廷議是在偏殿舉行,地方不大,眾人分兩排相向而坐,坐在右首第一位的便是韓。他是相制改革後的第一任執政事筆,從他的本意上說,他是極力贊成發展工商業,也是楊炎稅制改革地主要支持者,但他卻堅決反對發行紙幣,他認為這是貽害子孫的魔鬼。閘門在他手中一開,或許就會埋下大唐的滅亡之根,因此他堅決否定了張延賞的建議,但他也知道這其實是皇上地意思,所以他在奏摺上只批了於制度不符,但沒想到這竟成了皇上揪住不放的把柄,他很清楚今天開廷議的目的,這恐怕就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