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部分

茲錄一首她遊驪山時寫的詩以資佐徵:三秦季月景龍年,可乘觀風出灞川;遙看電掣金馬躍,國矚霜原玉作田。

隱隱驪山雲外聳,迢迢御帳日邊開;歲歲年年常扈驛,長長久久樂承平。

這詩寫出她衷心的願望,希望安享太平,歲歲年年不再有腥風血雨的殺伐場面,然而她久居要津,尤其是武則天時期她幫武則天尊崇武氏,排抑皇家,李唐皇家是不會輕易放過她的。

太平公主為誅除韋后立下大功。武則天在位期間曾立過兩個兒子為帝,一位是中宗,另一位就是唐睿宗李旦,李隆基就是李旦的兒子,韋后被殺後溫王李重茂仍然大模大樣坐在龍椅上,太平公主把他趕下來,李隆基先讓父親過渡性地過一段皇帝痛。

睿宗對太平公主這位皇妹極為憐愛,朝廷大事都與她商量,宰相以下的任用都憑太平公主一言為準,她所引薦的文武官員不計其數,附權謀進的,日夜奔走她的門庭,她的府邸成了幕後皇宮。她恃寵而嬌,生活奢侈,長年為她採辦運送物品的專差絡繹於路,她府中的歌姬舞姬比皇宮的還要出色,單是她在隴右開設的牧馬場,就有良馬一萬多匹。

唐睿宗共有六個兒子,李隆基只是老三,但他因誅殺韋后母女有功被立為太子。為了維護既得利益,太平公主當然是希望唐睿宗的皇位維持得愈久愈好,可是李旦一向恬淡自適,三天兩頭要把皇位傳給太子,如果太子是個窩窩囊囊的人倒也罷了,偏偏李隆基又英勇果敢,於是她便三番兩次在睿宗面前講李隆基的壞話,希望廢掉太子,結果唐睿宗卻立李隆基監國,太平公主眼見進讒不成,索性破釜沉舟,代表皇帝召見群臣,示意更換太子,遭到以宋璟為代表的正派大臣的抵制,弄巧不成反成拙,儘管唐睿宗念著兄妹之情放過了她,李隆基卻記在心裡。

李隆基登上皇位,矛盾已經白熱化,此時的唐玄宗大權在握,便以太平公主妄圖鴆殺皇上為由收捕太平公主的黨羽,然後命令王毛仲和高力士前往拘捕太平公主,並賜死在家,親族也連坐被誅。

太平公主與上官婉兒都是武則天的親信,武則天死後曾攜手合作,原來居然為了一個男人而分道揚鑣,她和李隆基合作殺了上官婉兒,然而李隆基有感於上官婉兒的才情,對她念念不忘,她卻不斷地和李隆基矛盾激化,最後死於李隆基手中。

韋后母女淫亂唐宮

韋后是武則天的兒媳婦,唐中宗的妻子,生性淫蕩、貪婪,處處想要以她的婆婆為榜樣;韋后的女兒安樂公主,性情驕橫、放蕩,也一心要與她的姑姑、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媲美。就這樣,繼武則天和太平公主之後,韋后母女又在唐宮導演了一幕穢亂鬧劇。

唐中宗李哲是武則天的第三個兒子,武則天作皇后時,先是廢除了非已所出的太子李忠,改立她親生兒子李弘為太子;不久又廢掉李弘,改立次子李賢;最後又對李賢不滿,把三子李哲推上太子寶座。唐高宗駕崩後,太子李哲繼位為中宗,太子妃韋氏封為皇后。

成了皇后的韋氏心中開始盤算弄權的計劃,在她的唆使下,軟弱無主見的唐中宗提拔了韋后的父親韋玄貞為豫外刺史。無奈此時武則天雖然成了皇太后,卻把實政大權牢牢攥在自己手中,使得韋后無法透過中宗為所欲為。不到一年時間。唐中宗僅因一點小事得罪了母親武則天,武則天就出面將中宗貶為廬陵王,發配到邊遠的房州,另立第四個兒子李旦為睿宗,自己卻總攬朝綱。

李哲攜韋后在荒僻的房州住了一年,不久又按武則天的旨意遷往均州,在均州過了兩年,又被勒令遷回房州。武則天之所以這樣讓他們反覆搬遷,乃是為了防止他們長居一地,聚集發展起自己的勢力來對抗朝廷。經過幾年的折騰,武則天覺得他們的銳氣已經消磨得差不多了,也就允許他們長居房州了。

武則天幾度廢立太子和皇帝,大權暗握卻仍覺得不夠過癮,索性在天授元年又廢掉唐睿宗,自立為神聖皇帝,結束了垂簾聽政的時期。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消除異己,她在京城洛陽大事捕殺李姓皇室子孫和擁戴他們的大臣。訊息傳到房州,中宗與韋后心驚膽顫,夜不安眠,每次聽說朝廷使節前來,中宗李哲就嚇得面無人色,生怕是皇帝母親派人來下詔賜死。

在這種極度的惶恐中過日子,懦弱的李哲失去了生存的勇氣,他曾幾次想要撞牆自殺,但都被韋后攔住,韋后勸解他道:“福禍無常,活著就有希望,何必自己送上死路!”中宗心想:反正只不過是一死而已,只要沒有逼到最後關頭,權且活著,就可以等待時機降臨,何必急急忙忙自尋死路呢!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