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也要失守。如今不如遷都東南,東南多水澤,多山陵,不利於騎兵作戰,那時我軍可以乘機抱住社稷!”
沒有華麗的語句,沒有激情的演說,只有悲觀而現實的論調。
趙樸心中暗自點頭:“不愧是在樞密院同知,清晰的認識到了金軍與宋軍的差距!只不過認清了現實,卻沒有提出解決之法!”
這時,傳來了李綱的反駁聲:“萬萬不可聽奸臣論調,這是亡國之言。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大宋百姓千千萬萬,只要管登高一呼,天下雲集,頃刻之間,就是百萬大軍,再加上河北,河東義軍相應,即便是難以擊敗金軍,保住山河,依舊有餘,萬萬不可巡行東南,失去半壁江山!“
“我知道了!“趙樸道,“還有誰要說!”
中書侍郎黃潛善,右丞憲呂好問,中書舍人範宗尹,天章閣待制杜允,戶部員外郎趙鼎,兵部員外郎張所等,都是提出各自意見。
內容,也無非是大同小異,分為兩派,一派主戰,一派主和。主戰派以李綱、宗澤,張所,趙鼎等為主;主和派是以汪伯彥、黃潛善、杜允等為主。
其中張所的觀點最為激進,李綱也僅僅說,以三都為中心,構建防禦體系,其中汴梁為中心;宗澤也僅僅是說,情況好會師汴梁,情況不好遷都長安;只有張所直接說出必須還都,更是說出還都汴梁,有五利。
“京師雙重城池有八十里之廣,宗社、宮闕、省闥、百司都在這裡,居住在京城足以控制河東、河北這些國家根本之地。有五利:侍奉宗廟、保護陵寢,這是第一;慰安人心,這是第二;維繫四海的願望,這是第三;解除割棄河北的疑慮,這是第四;朝廷及早有安定之處而抓緊邊防,這是第五。一舉而有五項好處,而陛下不做。臣知道這時候遷延時日,沒有更好的策略,不過是緊急之時,便於渡江而南。不知道國家的安危,在於軍隊的強弱、將相的賢能與否,而不在於都城的遷與不遷。假若真的軍隊軟弱將相不成器,雖說渡江而南下,又怎能自保!黃河不足以依靠,長江也不足以依靠,白白地使人心先行離散,中原先行混亂罷了。為今天著想,確實應當謀求委任將相,齊心協力,經營北方,鼓勵河北忠義敵愾之人,使人人各自為戰,這樣強大的敵人就可摧毀,疆土就可保護,京師就可以安枕而為都城了。”
趙樸心中暗自苦笑:“夢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