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情況下,是豬都會明白髮生了什麼事,更何況是曾三。( )
他們遇到埋伏了。
而很顯然,這埋伏是英國人設下的。
曾三竟然被英國人擺了一道,他是又急又氣。
好在太平軍重騎是天下精兵,他們早就被訓練得遇事不懼,臨危不亂,特別是在遇到突發事件的情況下,他們所具有的優良素質更是被展露無遺。
在敵人的炮火聲中,重騎有序地後撤,他們得儘快地撤退到敵人的炮火射程之外,否則,他們就成了敵人炮火的活靶子。
太平重騎的後撤速度很快,只一眨間之間便後撤退了好幾裡地,而且隊形並不見凌亂,而曾三親自率人斷後,他擔心英國人趁勢在後發動攻擊。
而曾三率人避開到英國人的炮火射程之外後,便準備命人就地休息,然後偵察敵之炮火所在地點,打算想辦法先搞掉這令人討厭的大炮。
可是,曾三等人坐未安席,他們的周圍便又響起了炮火。
曾三見狀,急令眾人繼續後撤。
如此幾番,曾三直向後撤退了好幾c十里地,直退到他與曾國華分兵之處,這才停了下來。此時的曾三以及他手下的重騎已是狼狽不堪,而曾三更是窩了一肚子的火無從發洩。
正當曾三急氣敗壞地準備令人再探敵之詳情的時候,他見另一方向上,曾國華也正率人狼狽地急奔而來。
不用猜,曾國華的遭遇恐怕與曾三是如出一轍。
他們都受到了攻擊。
二人見面之後,都是頗有些驚愕地各自說了各自的一番遭遇,然後合兵一處,再令大軍休整。並派出偵騎打探情況。
曾三與曾國華打算坐待情況明朗之後,再定行止。最新章節全文閱讀
而偵騎出去不久,便回來了,然後報說,敵人的火炮已經撤走了,他們已經親自到敵人的火炮陣地上去看過。從雜亂無章的車轍可以判斷出,這些都是敵人的大炮在轉運過程之中留下的,也就說,敵人的大炮來得快,去得也快,顯然目的很明確。
而曾三與曾國華聽此偵報,初始也很驚疑,但二人隨後略微一想,便有些明白了。敵人的目的不是真的想對他們趕盡殺絕,顯然是另有目的,因為一切都已經再明白不過,敵人採取的是襲擾的手段,明顯只是想擾亂他們的軍心,然後拖住他們的腳步,並不想真正與他們決戰。
而事實證明,敵人的這一招已經湊效了。
曾三與曾國華在將這其中的關節想明白之後。心中那是有點氣,也有些無奈。甚至是對想出這條計策來戲耍他們的對手有一點小小的佩服。
能將這二位太平軍的重將牽著鼻子走之人,顯然不多,而與他們敵對,有這樣的心機而又這樣實力之人,只有蒙哥馬利一世與華萊士二人了。
他們是上了這二人虛張聲勢的當了。
而如果是這二人,二人的目的也已是不言自明瞭。這二人是在為他們襲擾太平軍東西兩路大軍創造條件與爭取時間。
最後,他們做到了。
即使曾三與曾國華二人現在再率部趕去,恐怕已經來不及了,蒙哥馬利一世與華萊士恐怕已經到達戰場了。
二人念及此,那是懊惱不已。對蒙哥馬利一世與華萊士更是恨得牙癢癢的。
而在惱怒之餘,二人又不得不採取補救措施。
他們決定率部在英印軍撤退的路上對他們進行截殺,以彌補這次追襲之戰的過失。
而這次對曾三與曾國華所率的太平軍的襲擾戰正是蒙哥馬利一世與華萊士的主意。
事實上,他們在那一萬英騎被殲的地方,就發現了問題,但苦於毫無頭緒,他們這才暫時隱忍,後來,曾三與曾國華率部對他們展開追擊,他們第一時間便知道了,只是他們並沒有表現出來,而是一邊走,一邊想著辦法,直至後來分兵二處,蒙哥馬利一世與華萊士才決定採用虛張聲勢的辦法將曾三與曾國華所率的太平軍重騎給嚇回去。
結果,他們這一招成功了。
而這一招的成功也給他們成功地對東西兩路太平軍進攻襲擾提供了寶貴的時間,只不過,他們到這時,已經有點意識到,哈里與他的那一萬鐵騎應該已經出了問題,否則,這跟在他們屁股後面的就不應該只有太平軍的重騎。
不過,蒙哥馬利一世此時已經沒有太多的想法去考慮這些事,他們現在主要的目的就是助印軍主力脫困,所以,他們必須以最快的速度擺脫曾三所率的太平軍重騎,然後對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