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零七章 相識何必曾相逢

蒙哥馬利與哈里和華萊士經過緊急磋商之後,便決定展開追擊。

可是,這追也得有個追法,如何追,派多少人去追….等等,這是一個系統工程。

經過討論,他們決定派六十萬人馬去追,然後留下二十萬人堅守大寨。

而這些被派去追擊太平軍的人馬包括八萬英軍以及五十二萬印軍,而留下來堅守的則是一萬英騎兵再加十九萬印軍。

英軍原本參戰的總人數包括步騎在內共計有十萬人,但在前次哈里與曾三的交鋒過程中,英軍已經損失了一萬鐵騎,所以,英軍現在擁有的總兵力已經下降至了九萬人,這其中包括二萬鐵騎和七萬步兵。

而此次,英軍出動的是八萬人,說其是傾巢而出也並不為過,而光看這架勢,他們似乎是勢在必得。

不過,雖說是傾巢而出,但蒙哥馬利也留下了後手,他留下了二十萬大軍守大本營,以防不測。

這戰場上的事,誰又能說得準,風雲變幻,讓人始料不及,而給自己留條後路,買個保險,顯然是最明知之舉,如此說來,蒙哥馬利也是深明其理。

而且,能在大好形勢之下做出這樣的安排,蒙哥馬利可謂之能,而他這看似輕易的一舉卻為他以後的脫困埋下了伏筆,當然,這是後話。

而說到具體安排,英印聯軍此次對太平軍的追擊是以一萬英軍鐵騎作為先導。然後以五十二萬印軍做為攻擊主力,最後則以七萬英軍殿後。

而蒙哥馬利的這一排兵佈陣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這樣做也自有他的一番道理。而說穿了,也就是明哲保身,利字當先罷了。

蒙哥馬利以英軍騎兵作為先導,是因為騎兵跑得快,衝力力強,一旦追上太平軍,他們便能以下山猛虎般的姿態給太平軍以震懾。即使不能重創太平軍,至少也能拖住太平軍。從而為後面的攻擊主力贏得寶貴的時間,同時,英軍騎兵以強勝之姿對上太平軍的敗軍之勢,必定是順風順水。手到擒來,所以,英騎在此過程中也可以獲取最大的好處,搏得最大的功勞,這是何樂而不為呢。

而將五十多萬印軍做為攻擊主力,這也是有一番道理的,因為印軍人多,無論從哪方面講,他們都是當之無愧的主力。當然,這主力包含著兩層含義,一層為攻擊太平軍的主力。再一層是送死的主力,不然怎麼著,難道讓英軍去送死不成,所以,印軍做為攻擊主力是理所當然的。

最後就是那七萬英軍了,蒙哥馬利是將七萬英軍當做最後的籌碼來使用的。這也能理解,而且。對英軍來說,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如果在接下來的戰鬥中,英印聯軍佔據上風,那他就可以讓印軍先與太平軍一拼,從而將太平軍的有生力量給消耗大半,然後,他再讓英軍去收拾殘局,最後,這主要功勞自然就算到了英軍的頭上,當然,如果出現意外,那印軍就可以被當做英軍的墊腳石來用,由印軍先擋著太平軍,英軍則可以安然後撤。

如此一來,無論出現什麼樣的情況,蓉哥馬利與他所率的英軍主力都是進可攻,退可守,完全是立於不敗之地。

如此安排,如此計算,說蒙哥馬利是深思熟慮,一點也不為過。

不過,事情真會如他所願嗎?這還是個謎。

而英騎兵司令哈里在接到命令之後,便急率一萬英軍鐵騎朝太平軍撤退的方向追去。

對於追擊,哈里原本就是最勇躍的一個,而蒙馬哥利對騎兵的安排也正合其意,而且,這樣好的機會,如不好好利用,一旦太平軍真跑了,那哈里一定會將腸子都給悔青的,所以,他是快馬加鞭,一刻也不停地率領那一萬英鐵騎狂奔而去。

哈里率部奮勇追擊,努力向前,差不多向前追出了二十多里,他便見到太平軍將軍旗,戰鼓,軍事物資,軍械器杖等等灑落了一地,看起來象是在倉惶而逃之時留下的。

哈里見此,他更急了。

於是,哈里與他的那一萬鐵騎奔得更快了。

然後,他們又向前追了十多里,終於遠遠地望到了正亡命而逃的太平軍。

哈里一見,心中狂喜,終於還是讓他給追上了,於是,他鞭梢向前一指,一萬英軍鐵騎就猶如決壩的洪流般蜂擁而出,衝向前面的太平軍。

蹄聲陣陣,喊殺震天,英軍的這一萬鐵騎暴發出驚人的氣勢朝前面逃跑的太平軍衝去。

哈里相信,只要他們這麼一衝,那他們就必定會象秋風招落葉一般將太平軍清理得乾乾淨淨。

所以,哈里的心中是高興的,他感覺周圍的一切都似乎在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