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旭拿著駱秉章發來的電報,不禁潸然淚下。
他此時心中悲痛得無以復加,感覺心裡憋著一口氣無處發洩,如果此時有一頭大象站在他的面前,想必他一定會一拳將之粉碎。
黃旭真不願意失去李鴻章這樣的幫手。
正如駱秉章所想,黃旭寧願失去整個無敵艦隊,也不願失去李鴻章啊。
而李鴻章不論是對中華帝國,還是對黃旭來說,都實在是太過於重要,甚至可以這樣說,其重要性遠非一支艦隊可比。
無論怎麼說,李鴻章的殉國都讓黃旭很難接受。
但是,人死難以復生,就是再悲痛也要接受這個事實,畢竟李鴻章已經不再了。
而黃旭等人要做的就是化悲痛為力量,爭取在與英國人後續的戰鬥中取得更大的勝利,以此來告慰李鴻章的在天之靈,這才是黃旭應該做的。
至於駱秉章的請罪電報,黃旭看了之後,覺得並沒這個必要,此事罪不在駱秉章,他已經盡力了,於是,黃旭回電,勸慰駱秉章不要將此事放在心裡,如果真是想報效帝國和告慰亡友之靈,那就好好地率領無敵艦隊休整,等待與敵再戰的機會來臨。
而做完這些,黃旭就打算行動了,他不會放過這個李鴻章用命拼來的機會,他得殺人。
現在,英援軍既然已沒了,也就是時候解決新德里的守軍了,只有徹底拿下整個印度,那才足以告慰遠在天國的李鴻章啊。
於是,黃旭下令。全軍朝新德里發起總攻,務必要拿下英印軍這最後的保壘。
然後,雙方之間在印度的最後一戰開始了。
進攻套路如出一轍。
首先,太平軍進行的仍是炮擊。
雖然新德里城已經在太平軍上一次的進攻當中被變成了殘破之城,但這一次。太平軍仍是第一時間採用炮擊,能毀的先毀了再說,能殺的先殺了再說。
因為,黃旭怒了,如果他再不做點什麼,恐怕會被滿腔的怒火將他自己燒成灰燼。而英印聯軍就必須承擔由於這種憤怒所帶來的直接後果,他們是引起怒火的直接責任人。
而在太平軍的炮火響起之前,威廉與他的團隊也在密切留意著太平軍無敵艦隊與英國海軍之戰,他們相信,英國皇家海軍必定能夠打敗無敵艦隊。只要皇家海軍擊敗無敵艦隊,那他們的援軍也就來了,而援軍一來,他們也就得救了。
威廉等人翹首以盼的就是這一刻。
可是,太平軍的炮聲一響,威廉就明白,援軍已經來不了了,而他們打死也不會相信。英皇家海軍竟然會敗在無敵艦隊的手中,這太令人不可思議了。
不過,也不是沒有好訊息。援軍雖然來不了,但英艦隊還在,他們也給威廉傳來了訊息,英艦隊將會在新德里碼頭停靠一段時間,以便接走新德里的守軍,他們請威廉做好準備。也許這已是最後的船票了。
威廉知道了問題的嚴重性,他心中更是比誰都清楚。如果沒有援軍,那新德里肯定是守不住的。唯一的選擇就是撤離新德里,而幸好英國皇家海軍的主力艦隊仍在,並且他們也將負責撤離守軍,這讓威廉心中稍安,他在稍微與蒙哥馬利等商議一下之後,便馬上著準備手撤離英印守軍的行動。
而太平軍的炮火是越來越猛烈,而威廉心中也同樣清楚,只要炮火一停,那大隊的太平軍必定會殺進城來,如果到了那個時候,恐怕他們想跑都跑不掉了。
所以,他們必須趕在太平軍的炮擊接近尾聲的時候撤出城去,那才是最好的撤退時機,而時機一逝,如再想安全地撤離,恐怕將難如登天了。
於是,威廉趕緊與蒙哥馬利一世等人合計具體的撤退方案,最後,他們決定留下一隊印軍斷後,然後部署其它的殘軍撤離。
不過,殘軍一聽說要撤退,那就象是給他們注入了興奮劑,他們在短時間之內便準備完畢,只等太平軍的炮火慢慢停下來,這種速度快到是令威廉等人都刮目相看,而威廉等人而對這種情況,那是相當意外,他們不知道是應該喜,還是應該憂,最後唯有苦笑著搖了搖頭。
而隨著炮彈慢慢開始稀少下來,太平軍炮擊已經進入到了尾聲,想必很快就要停了,而趁著這個時機,威廉等人馬上行動。
除留下一隊印軍負責斷後之外,其它的殘軍開始陸續撤退,然後朝新德里港蜂湧而去,那裡有他們的希望存在,英帝國的艦隊正在那裡等著接他們走。
而就在威廉率人撤出城之後不久,太平軍的大軍便殺入了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