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八十六章 伊藤博文的妙招

東方不惑在乾死西鄉隆盛之後,並沒有馬上離去,他繼續在城外叫陣,想看看是否還會有一些不長眼的傢伙再來送死.

而負責把守城門的戶木孝允在親眼看到西鄉隆盛被弄死之後,當場就給驚呆了,不過,在震驚之餘,他第一時間便遣人將此事飛報給伊藤博文.

而伊藤博文在接報之後,同樣是驚懼得無以復加,他覺得這個東方不惑實在是太可怕了,而且,他的內心深處也生出一絲悔意,也許真不應該同意西鄉隆盛出戰東方不惑。

總之,日軍這一戰,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不僅西鄉隆盛被東方不惑搞死了,而且原本打算透過此戰提高士氣的想法不僅未能成真,反到是成了泡影,而且,日軍計程車氣受此打擊,變得是更加的低落.

用那句偷雞不成蝕把米,聰明反被聰明誤之言來形容此時的伊藤博文,想必也不會太過分。

而在這一回合當中,也許西鄉隆盛才是最大的輸家,他的死不僅沒有成功喚醒日軍的鬥志,而且還讓日軍計程車氣更加的萎靡.

一句話,西鄉隆盛算是白死了.

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伊藤博文不得不下令緊閉城門,避而不戰.

但是,避而不戰只能避得了一時,如若中朝聯軍強行攻城,那麼,憑藉他們強大的優勢兵力以及完備的攻城器械,破城應該不是什麼問題.

所以,擺在伊藤博文面前的選擇不多了.

而仔細地想一想。可供他選擇的路不多,大致說來,應該有三條路可走,第一條,據守仁川,最後與中朝聯軍魚死網破,第二條,突圍,第三條,坐等援軍.

而在退到仁川之前和退至仁川之初的這段時間內,伊藤博文原本是打算選擇第一條路的,這也符合大多數將士的心願,但是,到現在,一切都已經變了,已經變得不再有實施這種選擇的基礎,準確地說,軍心已散,他拿什麼去與中朝聯軍拼.

所以,據守仁川,與敵玉石俱焚之路,已經基本上被堵死了.

至於第二條路,突圍,看起來似乎可行,也比較現實,但是,如此做。對日軍來說,也並非是全無顧慮,他們需要事先想好並決定突圍之後怎麼走.

日軍現如今在朝鮮的國土上已無立錐之地,除了撤回日本本土之外,已是別無選擇,但是,如想撤回國內,那必須要有天皇的命令以及海軍的支援,在現有條件下,這似乎也有點難度.

所以,他們只剩下第三條路可走了,那就是坐等援軍.

這才是唯一現實的做法.

可是,援軍能及時趕到嗎?

這個說不好。

事實上,在漢城戰役開始的時候,伊藤博文已經向天皇發出了求援信,而且天皇已經同意派出援軍,按照時間計算,援軍應該很快就會抵達,也就是說,伊藤博文他們只要再堅持一段時間,援軍便會抵達.

而援軍來了,也就代表著他們迎來了勝利的曙光,真到了那個時候,伊藤博文相信,他一定可以率軍頂住城外中朝聯軍的進攻,而且,還可能會有機會伺機反擊,也許,整個戰場形勢將會由此迎來轉機,即使完全被反轉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

只不過,伊藤博文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堅持到援軍的到來.

而且,城外的中朝聯軍也一定不想給伊藤博文這樣的機會。

所以,日軍的面前是一片灰色。

而東方不惑在再次叫戰不成之後,便收軍回營,他打算回去後與田小二商議一下,然後直接攻城.

於是。二人在經過短暫的商議之後,決定直接強攻,因為經過分析論證,他們發現,日軍已是努駑之末,基本上,那是再也難以翻起多大的浪花了.

所以,田小二與東方不惑便下令,讓太平軍第六,七,八軍團直接對仁川城展開強攻,而且一天之內必須攻下仁川.

而攻城戰一經展開,山呼海嘯般的喊殺聲便充斥了這片天空.

手舉著武器的太平軍象潮水般地湧向仁川城,而城上的日軍則是緊張地望著一步步逼近的太平軍,握著武器的手略微有點發抖.

日軍真的是無心戀戰。

而大戰一經開啟,雙方之間的實力差距便已暴露無遺,在太平軍狂暴的攻擊之下,日軍的防線立即便處在了風雨飄搖之中,隨時都有崩潰的風險.

此時此刻,伊藤博文與他的日軍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而負責守城的戶木孝允則表現的更為誇張。

眼見防線就要坍塌在太平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