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不惑猜的不錯,斬關落鎖而去的那群黑衣人正是戶木孝允等人,只不過,令東方不惑及太平軍眾人沒想到的是,在這群人之中除了戶木孝允之外,還有另外一個重要人物,坂本龍馬.
但是,坂本龍馬又怎會出現在這呢?
原來,坂本龍馬正是東方不惑在押解戶木孝允去死牢的路上,對他們進行伏擊併成功救出戶木孝允等人的那群黑衣人的首領.
這一切看起來似乎早有預謀.
應該說,是的,這一切都是計劃好的,那由伊藤博文所派,身在暗處,並緊跟戶木孝允的一撥人正是由坂本龍馬所率領.
而在這一明一暗兩組人馬出發之後,伊藤博文又調動大軍配合這次行動.
伊藤博文將大軍分為兩部分,一部由西鄉隆盛率領,佯攻東門,力爭吸引太平軍的注意力,從而為戶木孝允與坂本龍馬等人的出逃創造有利的條件,而他自己則率領另一部人馬在西門接應戶木孝允與坂本龍馬等人,如有可能,伊藤博文還想趁勢攻進城去混水摸一魚.
富貴險中求,伊藤博文覺得這個險值得冒,而且,成功的希望也很大,所以,他才下定決心幹.
當然,在行動之前,伊藤博文已與坂本龍馬有過約定,這才有了後來默契的配合.
而為了這一次的行動,伊藤博文可謂是下了血本,雖然說最後還是未能成功救出高杉晉作,但是,卻將太平軍全面調動了起來,並且讓太平軍遭受到了一個不小的挫折,日軍算是取得了一次精神上的勝利吧.
而伊藤博文在攻城未果之後,便連同戶木孝允與坂本龍馬等人一起撤往漢城,後來,他們在半路上又遇到了從東門撤回的西鄉隆盛部,於是,兩部日軍聚在一起,偕手返回了漢城.
回到漢城之後,戶木孝允自知罪大,而且,他也為此次擅自己行動之事感到非常慚愧,所以,到了漢城之後,他來不及休息,馬上到伊藤博文的指揮部向伊藤博文請罪並道謝.
謝是謝伊藤博文的救命之恩,請罪是為這次他未經允許的擅自行動而請.
而且,戶木孝允這一次真知道錯了,從心底上知道錯了.
而伊藤博文要的就是這樣的戶木孝允,經此一事,他相信戶木孝允一定會死心塌地地敬服他.
於是,一番客套的面子話,然後略做小懲,戶木孝允之事便就此不了了之.
而正如伊藤博文所料,戶木孝允對他再也不敢有任何輕視之心.
至此,戶木孝允之事暫告一段落.
而這一事件之後,營救高杉晉作之事便暫時被放了下來,按伊藤博文的說法,容後再想辦法,而日軍現階段的主要任務則是要將全副的精力都投入到穩固漢城的防守之中去.
漢城,朝鮮國的首都.
它是朝鮮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自13世紀李氏王朝將之定為首都之後,它一直都是朝鮮國最大的城市,而經過幾百年的不斷建設,漢城不僅成了朝鮮國最大的城市,就是在全世界,他也是出了名的大城.
而且,漢城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它地處朝鮮國西側的中心,是南北文化的集散之地,更是連貫東南西北的交通樞鈕.
而朝鮮國內最重要的內河-漢江更是從東到西橫跨漢城,正因為此,漢城與許多依山傍水的大城一樣,被賦予了有別於一般城市的底蘊和內涵,使漢城得以躋身於世界著名的經濟,文化名城之列.
而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漢城也幾乎被變成了一座軍事保壘,城堅牆厚,各種軍事設施修建於顯要之地,有一句話是這樣形容漢城的,撼朝鮮易,撼漢城難.
由此可見漢城的城防之堅固.
可是,既然漢城是如此堅城,但是,日軍怎會又如此輕而易舉地就佔而據之了呢.
要搞清這個問題,那還要從根本上予以分析,事實上,朝鮮國失漢城,與城牆是否堅固以及軍事設施是否完備沒有任何關係,朝鮮人之所以失去漢城,這是由幾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首先,日軍的閃電戰太過突然,朝鮮國上下還沒有真正清醒過來就給日軍打了個措手不及.
其次,朝鮮最高統治者安逸慣了,一碰到窮兇極惡的日軍,心理就先崩潰了,簡直是被日軍嚇破了膽,哪敢再做什麼反抗,如此一來,日本人幾乎是不費一兵一卒就佔領了漢城這座堅固的城池.
而這也間接地印證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即使基礎設施再好,條件再優越,如果沒有將之善加利用之人,那這些好的基礎設施終不僅